整场下来,几人都被汗水打湿了后背。
萧云让人收起他们的文章,用面试官的口吻说:“你们的情况我都知道了,之后会向殿下反应,请先回去等结果吧。”
几人皆松一口气,一刻都不愿多留,转头离开。
待他们走后,某人满是笑意地问:“伯珩现在可还担心他们对我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吗?”
谢攸回以一笑:“学生总是很难对要求严苛的先生抱有钦慕之心的。”
那可不一定。
某个脑子里闪过许多师尊文学的人在心中说到。
被追求的烦恼随着缺人的烦恼一同离开,没过几天,太子属官的数量就翻倍增加。
除了大部分的年轻人之外,还有月贵妃娘娘介绍的几位大臣的门生,作为熟练工来带着其他人干活。
新人的到来大大改善了太子府加班到凌晨的现状,变成了加班到晚上。
热闹的联姻活动也暂时告一段落,变成了督促孩子学习,通过选拔的方式加入太子阵营。
人家比起关系更看重才能,他们自然得投其所好。
太子府的事务步入正轨之时,去和州调查灾情的钦差也完成任务归来。
好消息是旱灾和蝗灾刚开始没多久。
坏消息是天灾的范围很大,如果由朝廷赈灾,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国库里根本没有这么多钱。
萧云本来还觉得自己挺有钱的,一听到那个数字,人都傻了。
第41章
萧云遇到了自己最没有想到的危机。
缺钱。
非常缺。
她名下的钱大概有个几十上百万两。
但这些钱想在和州附近买粮根本买不到多少, 越是干旱,那些地主越是要屯粮,等人快要饿死的时候再高价卖出。
就算那些人愿意给她面子, 卖给她粮食, 想要让灾民撑过今年也没可能。
翰州与湘州二州倒是富庶多存粮,但跟和州隔着一大片山脉,运粮过去的花费也是个天文数字。
况且拿自己的私人财产赈灾,是不现实也不能开这个头的。
她开始回忆自己看过的三国,看过的隋唐英雄传,看过的各种历史剧或者文学作品, 想要从里面学到一些经验。
早知道自己会穿越, 还是个这么个身份, 她就把看“古法XXX”视频的时间拿来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天工开物》了。
拿头撞了撞床上的玉枕,萧云暂时放弃用现代人的智慧解决这个问题,先用古代人的笨法子。
去问问对付旱情有经验, 负责谷物税收,天下百仓的杨谷。
杨谷作为一个被人鄙视的土财主,能够坐到这个官职上,不仅是因为有钱,本事也很过硬。
立刻就给出了控制和州粮价的方案, 以及靠近和州各处粮仓的储量。
粮仓中原本有一部分是用来应对灾情,在紧急时刻发放给百姓的义仓,但百分之九十九的义仓都是空的。
贪官污吏到处都是, 要是出现干净的人,反倒会成为被群起攻之的异类。
至于其他粮仓, 也十有九空。
税要在秋收之后收,这灾情恰巧发生在收税之前, 其他地方很难有余粮来支援和州。
隔着幕篱,杨谷看不到太子的神情,但能够感受到对方身上可怕的气场。
他想了想这段时间跟太子的合作。
太子是个讲诚信和基本道德的人,为人很不错,前途也很大。
杨谷便道:“臣的老家在会州以南,离和州平渠县很近,可以从族中的仓库中分一批粮食送过去应急。”
萧云感动地看他一眼:“最多能有多少?”
他伸出一只手掌:“五万石。”
五万石够一万人吃一个多月。
但目前受到灾情影响的百姓有几十万,这点粮食只是聊胜于无。
杨谷察觉到太子失望的目光,苦笑着解释:“并非是微臣吝啬,而是朝廷有规定,一族人口过万,屯粮也不能超过二十万石,臣能拿出五万石,还是因为秋收刚过,臣才能在保证族人有饭吃的情况下,为您筹集这么多粮食。”
萧云知道他说的不是真话。
盛国最大的财主之一,怎么可能手头才这点粮食?
杨氏一族只能屯粮二十万石,但杨氏的成员又不是只有姓杨的,算到姻亲家里或是附属的小家族头上便是。
但这事不能拿到明面上讲,她还是太子,杨谷要是跟她说自己家有上百万石粮食,无异于是在说自己有不臣之心。
他这么说,她也只能体谅。
“好,孤替和州的百姓多谢杨大人。平准粮价的方案很好,孤会派人即刻快马送去和州,之后也继续劳烦杨大人一同为和州百姓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