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需要这个影视项目的后续收入,只要有角色给程和玉即可。
这样一通操作下来,就是综艺亏本,但是BJG男团没亏,后续的热度回馈在新专辑销量上,怎么算还是白莽虎赚了。
只要BJG男团的热度上来,他就不算输给叶青声。
至于之后,相信比岛影视有了叶青声的加入,离破产不会太远,在这之前,公司里的艺人能找到自己的路子,有人接手钟元誓就放心多了。
既然要破产,他不如再加把火,帮叶绍玮一次。
算是谢过他的饭约。
“王助理,”钟元誓问,“你觉得三百万的价格卖出去,再加上百分之十的广告收入,我是亏了没有?”
“我说过了,小钟少想要的那个选择就一定是对的。”
作者有话要说:
后面改了一下_(:з」∠)_
突然发现自己调头写成掉头otz
第48章
对程和玉的投资相当于花钱买角色,钟元誓不需要回报,因此格外看重剧组的班底。
剧本那边交由程和玉和洪鼎义去选择,他只要出钱即可。
洪鼎义摸不清钟元誓的底线,吞吞吐吐找王助理探听。
“只要你们觉得合适,尽管来找小钟少就是。”
洪鼎义:“我是怕超出小钟少的预期,《BJG》卖那么低,搞不好要亏本。”
王助理:“小钟少最不怕的就是亏本。”
洪鼎义最终递过来的是一个历史古装剧。
是好几家业内不大不小的公司一起投资制作,讲的是某个历史名人的一生。
这种基调较为严肃的历史剧,主角都是资历较老的演员,演技扎实沉稳,很受电视机前的中老年观众喜欢。
洪鼎义:“这部电视剧虽然没有什么流量明星加入,但是一水儿的老戏骨,我和程和玉商量过,现阶段还是沉淀学习为主,他个人对于话题营销兴趣不大,更希望能踏实演戏。”
这种历史剧有基本盘,是中央台喜欢购买播放的电视剧类型,收视率稳定,但是讨论度不高。播完就播完了,不是年轻观众会关注带起话题的电视剧。
钟元誓没有异议。
想要上中央台的历史剧对场景道具的要求都很高,他这一笔资金的投入将会用在道具服装上。
合作定下后,钟元誓带着程和玉和剧组的几个重要人员一起吃饭。
“小钟少这种投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么慷慨出资,就为了让手下的艺人有戏演……”
总监制的目光在从钟元誓移到程和玉脸上,摸了摸下巴。
他们这种正剧其实很少有年轻演员出现,没热度演技又撑不起来,所以即使是角色的年轻时期,制作方也更倾向于让老演员本人自己出演,多抹些粉打上强光,后期再磨一下片加个滤镜。有时候干脆就不做后期处理了,反正演员的演技足够出众,虽然容易被观众诟病,但因为收看的年轻观众不多,不会形成热门话题,所以制作方不会特别追求书一定要找到年轻演员。
“程和玉的角色我不会做太多要求,主要还是进组学习,”钟元誓说得谦虚,“小程是第一次参与这种大制作,我这边也会找老师进组带他,到时候还要请各位老师多多包涵才是。”
程和玉的角色戏份不多,到最终算下来也许还没一小时。
为这一小时的角色出资两百万,不求回报,总监制只在好几年前和煤老板拉投资的招商饭局上见过。
“早就听说小钟少人有意思又够义气,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总监制和钟元誓握了握手,他是好几方投资商选出来的,负责片场的日常事务,代表各方投资与导演摄像沟通。
这种多方投资的项目监制相当难做,每个投资方的要求不一样,他们发布要求通过监制传达到剧组落实,在这个途中,监制很可能两头受气。
剧组的人不能理解投资方的诡异要求,还会因为剧组的某些事务安排不周全埋怨监制。
钟元誓给钱又不提要求,这让总监制松了一口气,吃完饭还很热情地交换联系方式,说是有事尽管找他,以后说不定还有合作的机会。
“我手上其实还有好些项目,经常有剧组来找我做监制,”总监制说起自己的工作经历,“像我们这种幕后人员观众是看不见的,连带着有些剧组就不重视我们这些幕后的。特别是有些小成本项目,觉得这是能省的,于是干脆就不要监制了,随便找个人来做就行,但是小成本项目本来就难做,资金少,演员演技一般,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监制做监督安排,制作出来的片子只会更烂。”
总监制没有固定公司,是自己出来单干的,因此这种多方合作的项目才会找上他,因为他不会偏向任何一方。这种投资方多的项目,意味着掌握话语权的人多,谁都能对剧组指手画脚,到最后拍出来的片子号称投资大,预算足,最后拍出来的影片有可能不伦不类,抠图、剧情拖沓、戏服道具肉眼可见的廉价,也不知道钱被哪方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