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君年没有参加地方考,自然没有榜,所以他让铃夜出去打探的是无上榜要求的招收条件。
-
路君年听完,将木匣的两面机关还原,又问:“可有说要教什么?”
铃夜:“孔子圣言,因为是男女皆有的私塾,所以并没有要求学完全部论语。”
路君年放下木匣,起身往屋外走去,道:“我去看看。”
-
洛城的街道不如云梦城亮丽繁华,稍显简朴,一路走过,甚至还能看见爬满了青藤的白墙,斑驳的石阶,和衣着朴素的男男女女。
外面下着绵绵细雨,路君年撑着伞走过,身上还带着苦涩的药味,惹得路边的女子频频往他的方向看来。
路君年听到有人在窃窃私语,话语中似乎在议论他,他回望过去,就见有女子羞红了面颊,用团扇遮挡着面容退到了柱子后面,见他伫立良久,又忍不住偷偷探出头来怯生生地看他。
铃夜上前,挡住了女子看向路君年的视线,说:“就在前方拐角的府院。”
路君年看着铃夜的举动,没说什么,转身缓步往前走去。
-
街尾的府邸门匾上写着“卢府”二字,门边还有没取下的红色对联,被雨淋湿的字迹模糊了些许,仍能从对句中读出春节的美好寓意。
门口的卢家家丁见又有人来自荐,上前将他们请进了屋中。
路君年跟铃夜站在廊下,看到院子中排了长长的一队自荐书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本书,书名还全都不一样。
很快,家丁也在路君年手里塞了本书,说:“卢老爷要招两个教书先生,因为没有上榜要求,便要求教书的先生起码认字要多,若教得好,等冬天课业停了,还能留在卢府谋一份差事。”
路君年看了看书名,只有“宋词”二字,他打开来翻看,里面是人手摘抄的大诗人苏轼的部分诗词,他在太学堂时曾阅读过不少,甚至他府上的马车内,还有一本书,也是记载苏轼诗词的。
只是识字的话,难度倒是不大。
-
家丁很快又出去接新的人入府,没一会儿,路君年身后也站了不少人。
到了午时,卢府后院飘过来一阵饭菜的香味,前进的队伍停了下来,负责考察他们的人离开去吃饭了。
队伍中的人也很快松懈下来,路君年拿着书背靠在廊下的柱子上,默读诗词的空闲时间,一抬眼,便看到有人跑到了连通后院的圆形拱门处,站在那里往后院里眺望,还在向着后院招手。
这动静属实有点大,路君年合上书望过去,没一会儿,就见一个卢府内的丫鬟跑了出来,那人给那丫鬟塞了点什么,丫鬟很快红着脸说了些什么,又飞快地跑走了。
周围有不少人看到那人的动作,等他回到队伍中时,很快有人问他在做什么。
“我刚刚问卢府的丫鬟,卢小姐今日可在府上?那丫鬟说了,卢小姐今日出门买胭脂了。”那人说道。
很快有人接着说:“卢小姐往日里去的胭脂铺就那么几家,说不定我们等下出门,还能跟她来个偶遇。”
“卢小姐刚刚及笄,已经到了婚配的年纪,我听说卢老爷这次招教书先生,也是为了招一个上门女婿!”
“卢家书香门第,卢小姐又是花容月貌,做个上门女婿倒也不错。”
……
-
几个人七嘴八舌地议论,路君年一阵无言,重新翻开宋词默读,细长的手指扫过陈旧的书页,指尖都沾上了墨香。
他在廊下伫立良久,直到铃夜从外面买来两个包子递给他,充当午食。
路君年收好书,捧着热腾腾的包子浅咬一口,正四下看去放松双眼,就察觉到了另一道看向他的目光,他追着那道目光望去,见卢府后院的高楼上,有一个女子朝着这边看来。
是之前在街上看到的女子,没想到她是卢家的人。
路君年抬头看了一眼,就收回目光,转头吃着包子。
旁边的铃夜斟酌很久,小声对路君年说:“路少爷,那女子在看你。”
“他在看着这个方向,不是单单看我一人。”
铃夜又抬头往上看去,他目力过人,能很清楚地知道,那人就是在看路君年,眼睛都没有移开过半分。
见铃夜还在纠结那楼上的女子,路君年吃完包子,问:“我们来洛城几日了?”
铃夜:“三日。”
“对,才三日时间,信鸽都没有飞到峳城,追兵没有那么快赶来,”路君年声音压得很低,没让其他人听到,“所以,现在不用担心有人别有所图,我们暂时很安全。”
铃夜心道:你可能误会了我的意思。
铃夜不是担心那女子是杀手,而是从她的眼神推测,她看上路君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