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香囊起到的效果跟铃铛一样,且比铃铛更为精致华美,还能一步一留香,民间的女子都求而不得,也只有富贵人家的闺秀才能接触到。
当然,如果是路君年佩戴,大概率只会有草木香。
路君年一听,就要将玉佩接下来,被谢砚压住了手腕制止。
“御赐之物怎可随意赠予我?”路君年恼道。
“是我送你的,不算御赐之物,东西送你了就是你的了,不能再还给我!我都还没怪你偷偷把莲花白玉钗还回来了。”谢砚嚷嚷道,坚决不要回来,“而且就算是御赐之物,怎么就不能用了?这就是我送你的及冠礼。”
谢砚言辞凿凿,根本不听路君年反驳。
路君年手抠着玉佩,他只不过是一个侍读,没有实权,路恒获得御赐之物可以心安理得地接下,但他不行!
“洛大人送的,叫礼尚往来。”路君年试图跟谢砚讲道理。
“那我送的,就叫定情信物。”谢砚没有一点犹豫,直接说出了口。
路君年很快耳尖一热,捂住了谢砚的口,不明白那四个字谢砚是怎么毫无顾忌地说出口的。
“别说了。”
“那你收下。”
谢砚的话音被路君年盖在手下,震得路君年掌心微痒,他很快又松了手。
腰上的竹节玉佩,似有千金重,他何德何能?
两人争执不下,路君年最终还是松了口,暂时留下了银香囊。
罢了,大不了收进匣中,等到他名副其实了再拿出来用。路君年心想。
“昨夜可有贼人进路府?”谢砚总算问起了正事。
路君年摇头说:“没有,昨夜家父特地安排了人暗中看着密室,并没有外人进出路府。”
谢砚沉思了良久,才道:“难道不是洛青丹?”
“我觉得不像,洛大人跟家父没有过争辩,就算有其他隐情,也没有必要出此险招。”路君年说。
谢砚陷入了沉默,隔了很久,突然一拍大腿站起了身。
路君年还以为他想到了什么,正准备洗耳恭听。
“元宵佳节,你随我一同逛灯会。”谢砚道。
路君年诧异,问:“可要准备什么?”
上一世的这个时候,元宵灯会并没有出什么问题。
“不必。”谢砚一眼看出路君年在想什么,笑道:“没那么多阴谋阳谋,我们现在除了等对方出手,再没有其他线索和信息了,反正急的是他们。”
“我就是单纯想跟你逛一次灯会。”
路君年:“真的只是如此?”
谢砚意味深长地看着路君年,问:“不然你还想发生些什么?说出来,看我能不能满足你。”
“你又胡言。”路君年轻咳一声,偏过头,说:“那,便再陪你看一次烟花罢。”
“记得打扮得好看点,让我第一眼就能看到。”谢砚说完,就扬长而去。
路君年握着竹节玉佩,静立在亭中良久,最后才伸手摸了摸越来越烫的脸。
第137章
谢砚走后,明钧惟就跟着方明崇来了,十二只瓷碗就放在桌上,没有缺少一只。
路君年私下问明钧惟,其他朝官府邸有没有缺少瓷碗。
明钧惟脸色深沉地跟他说了实情,除了兵部尚书白向野家一只瓷碗摔碎了,其他府邸的瓷碗一只没少,且白家的瓷碗碎片都还留着,没有撒谎。
新上任的礼部尚书王之洞和户部尚书王义凛都没有御赐瓷碗,袁永晖的府人都被流放,瓷碗也被人瓜分,基本都成了单只,辗转多人之手,早就流入民间下落不明,想要凑齐三只非常困难。
而叶家那十二只瓷碗,在他们逃亡过程中,当着追捕的官兵的面,全部被摔碎了,收集起来运回京城的瓷碗碎片也早就处理掉了,不会再被人利用。
也就是说,只有重新烧制一批瓷碗这一条线了。
线索断了。
密室这一等就等到了元宵节当日,这期间一直没有其他人进出密室偷盗。
路恒:“他们还真沉得住气。”
路君年正在路恒的书房帮他整理旧书,心里琢磨今晚去灯会要穿的衣物,听到路恒的话,回道:“明天就恢复早朝了,奏章明天就会呈上朝堂,他们已经来不及了。或许,他们察觉到事情败露,决定暂时放弃。”
连御赐的瓷碗都能仿出来,对方一定潜伏了很久,并不急于这一时半会儿。
路恒重重坐在椅子上,随后提笔在纸上写着什么。
路君年侧头看过去,路恒已经写好了收进信中,他只看到字数不多,却并没有看清写的是什么。
见路恒怀里揣着信,起身拿起披风往外走,路君年问:“爹,你去哪儿?”
“去钟家问问钟月然新建女官殿一事。”路恒头也不回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