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大家没反应过来之时,杨廷和再次丢出道惊雷。
“陛下,臣已老迈,此番教子无方实愧对朝廷,恳请陛下允许臣致仕,回家乡了此残生。”
朱厚熜此时已经惊呆了,要知道现在可不是他刚继位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完全要倚仗杨廷和。如今自己羽翼渐丰,正是培养自己班底的时机,可是杨廷和四朝元老,又是首辅,功劳与权力实在太大,他不能贸然将其赶走。所以即使是今日,也只不过是想从他手中分化一些职权。
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对方竟然就这么退了,愣了片刻后,下意识开口挽留。
可是杨廷和却像铁了心一般,无论朱厚熜或者是旁人说些什么,都一定要辞职。
朱厚熜心中又喜悦又防备,高兴于就这么成功夺权,但又害怕对方憋着什么坏水儿,同时还有一种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无力感。
想到自打进京,事事都被杨廷和管束,但却处处要仰仗他。如今,这个自己身前最大的障碍就这么要走了,不由一时间门百感交集。
虽然朱厚聪觉得,此事另有蹊跷,但对于杨廷和来说,他是真的想退了。
他太累了。
年少时,为了光大门眉刻苦读书,在科举上使劲,进入官场后,又斗奸臣斗皇帝斗内侍。
他的一生都是在斗争中度过的。
今年已经快要70岁的杨廷和,真的不想再继续这样下去了。
当知道杨慎出事的那一刻,他的大脑一片空白,之后则是有些茫然。杨廷和有时候不禁在想,这一生的争斗到底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倘若儿子真的因此丧命,那么自己这一生又剩下了什么?
在书房里静坐了一夜的大明首辅终于决定保护儿子。放下手上的权柄,从此远离京城这个漩涡。
杨首辅主动退让如此,朱厚熜也必须要让一步,于是第二天杨慎等人就被放了出来。此时的朱厚熜事情颇多,要找人代替杨廷和的位置,还要处理对方手头上的工作。
要知道杨廷和可是堪称政治机器一般的人物,每天经其手的大事小情不计其数,即使是现在内阁的几位阁老全加在一起,也无法承担他的工作量。
忙的焦头烂额的朱厚熜看着手底下人的汇报,心中不由一阵憋闷,他觉得杨廷和就是知道会如此,等着看自己的笑话。
“朕就不信了,朕没有你还成不了事!”朱厚熜愤恨地拍了拍桌案。
此时的他又改变主意了,原本只是想将杨慎贬到边锤之地做小官,现在他必须要让杨慎留在京里。
朕要让你们杨家人亲眼看看,朕是如何治理整个大明的!
皇帝这边无论怎样都与杨廷和无关,在离经的这日,他特意没有通知任何人来相送,除了刚刚从刑部大牢里走出来的杨慎。
如今的杨大才子已没有了当初的意气风发,他看着父亲斑白的两鬓,有些佝偻消瘦的身躯,悔恨充斥了自己的内心,上前两步跪在地上,痛苦道:“是孩儿不孝,连累你受苦了。”
杨慎低着头,甚至不敢直视父亲的眼睛,突然,他感觉有一只手拍了拍他。
“好好做官,为父一直都以你为傲。”
自打记事起,杨慎第一次听到父亲如此温和的声音。他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
41. 第41章 造船
执掌大明近二十年的杨廷和走了,这意味着如今朝廷上再也没有能跟皇帝抗争的人,虽说在有些敏感问题上文官们依旧不让步,但总体来说,嘉靖算是自由了。
人一自由,就容易放飞自我,于是在杨廷和离京的第二日,朱厚熜便迫不及待地下了三道旨意。
第一,命费宏接任内阁首辅,诏杨一清任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总制陕西三边军务。袁宗皋从龙有功,改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第二,杨慎犯上不敬,贬为太仆寺主簿,罚俸三年以儆效尤。至于其他与之一起闹事儿的,通通贬官撤职,唯有张充功过相抵,只训斥了几句官复原职。
第三,冼如星救驾有功,封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元真人,赐住钦安殿,统领天下道教。
这三条一出,文武百官议论纷纷。杨一清被正德厌弃,赋闲已经有几年,现在突然起来了,还再次入阁。最重要的是,之前从未有过六部尚书担任边疆大臣的先例,陛下如此举动,难道是要对西北用兵?
还有杨慎,事实上,对他的处罚不是太重,而是太轻了。虽然太仆寺主簿不过是个从七品小官,但好歹是留在京城。看来终究是给了杨廷和一个面子,如此也使得那些原本打算求情的杨廷和旧友松了口气。
有这些强人在前面顶着,冼如星反而没那么惹人注意了,毕竟按照皇帝对其宠幸程度,朝臣们已经知道早晚有这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