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120)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但是蒙古人最后的确被赶出中原,难不成老刘的分兵战略真的成了?

不对劲,继续看。

【至正十六年九月初,李武、崔德率领的西路军攻克陕州、虢州,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打的就是关中。】

【西路军初战告捷接连攻城略地,关中的崤函之固都没挡住他们,拿下函谷关后又攻克潼关,斩杀参知政事述律杰,直接把朝廷给干蒙了。】

【官兵也不尽是吃干饭的,反应过来后迅速反扑,接下来就是潼关反复易手。堂堂潼关天险混成这个样子,怎么看怎么没牌面。】

【战事陷入胶着,双方在潼关反复拉锯,这时候官兵开始摇人,河南地区的统军元帅答失八都鲁紧急调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到陕西平叛。】

【察罕帖木儿,记住这个名字,这位元末名将在接下来的出现频率非常之高,当得起“元廷救火大队长”的称号。】

【察罕帖木儿率军西行乘夜攻取崤陵,想要在潼关内把这伙起义军全部干掉,随后立刻拐去攻打陕州。但是陕州城池坚固,硬攻的话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于是察罕帖木儿开动脑筋,强攻不行他可以智取啊。】

【那是一个黄昏,元军大营燃起滚滚浓烟,陕州城里的义军以为敌军在埋锅做饭没有把他们放在心上,万万没想到察罕帖木儿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给他们玩阴的,这边在营中焚烧马粪造出大军都在营中的假象迷惑敌人,那边却趁着夜色率军去打虢州。】

【虢州失陷,起义军的处境越发危险,他们孤军深入没法和官兵对着耗,为了不被察罕帖木儿全歼只得放弃陕州北渡黄河逃入山西。】

【西路军渡河之后接连攻占平陆、安邑等地,奈何察罕帖木儿穷追不舍,大军在途中被元军追杀的损失惨重,李武、崔德撑着攻下阳津和元军对峙,但是官军背靠朝廷有补给,他们孤军深入什么都没有,对峙了几个月后最终还是被迫退走。】

【此战之后,察罕帖木儿以军功加封为中奉大夫、佥河北行枢密院事,成功拿红巾军刷了波经验。】

朱元璋一手撑脸,只是把天音提到的几个日期给记下来,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听上。

他就说分兵不是好主意,孤军深入还没有补给更是不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后勤补给他们难道打到哪儿抢到哪儿?那是流寇不是义军!

【西路军尝到甜头后转眼就开始崩盘,不过没关系,吃一堑长一智,他们可是打不死的红巾军,只要还有口气儿就能继续打。】

【李武、崔德等西路军高层将领商量过之后觉得进攻潼关不太行,他们去年已经尝试过进攻潼关,这边戒备森严,有去年的动荡在,接下来这一块儿肯定是朝廷重点关心的地方。】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是他们的风格,他们的兵力比不过朝廷,得想办法出奇制胜。】

【朝廷的兵多不假,但是再多也是有数的,潼关这边兵马多其他地方肯定就少,他们绕过潼关的元军主力,穿越大别山走襄阳一线南下进攻武关总行了吧?】

李善长啧了一声,“这是行沛公故事啊。”

关中乃是四塞之地,东有函谷关,北有萧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

当年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急功近利,试图绕过宛城直取关中,然后被张良给拦下了。

绕过宛城直接打关中的确可以,但是秦军尚众,万一到时候有兵马从他们背后进攻,到时腹背受敌反而不美。

刘邦这才继续攻打宛城,打一棒子给颗枣,宛城破了之后又接受南阳郡守的投降,还对他们大肆封赏。

这种先河一开,前路望风而降,于是刘邦一路前行一路封官,没有必要不攻城,之后不光通畅无阻,士兵的数量还增加了。

汉高祖轻轻松松拿下武关进入关中,先各路诸侯抵达灞上,不知道红巾军打的轻不轻松。

【第二年,也就是至正十七年初,修整后的西路军攻占商州南下武关。二月攻占七盘山占据蓝田,前锋前锋直抵灞上,进逼陕西行省首府奉元路,也就是西安,这机动性和当年的蒙古铁骑相比丝毫不落下风。】

【红巾军败而不亡,刚过完年就送朝廷这么一份大礼,吓的陕西省台连连向朝廷告急求援。乱军不是在潼关那边吗?怎么眨眼的功夫就绕到他们背后了呢?】

【西安那么重要的地方不能掉以轻心,陕西省台大概知道大都的皇帝靠不住,他们不能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给大都写完求援信后又精准求助写信给救火大队长察罕帖木儿。】

【“河南、陕西两省互为唇齿,陕西危则河南岂能独安?”】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