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你想多了,我不倒腾东西卖,我就卖点农家产品,山货、蔬菜啥的。”她是学法律的,哪能不知道“投机倒把”在此时的危险性。
投机倒把她不敢沾,但是卖点农家多余的农副产品,少量的,还是可以的。
当然必须是少量,而且最好偷偷进行。
因为现在只是76年,萌萌刚刚结束,秩序有些混乱,上面的人也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该怎么走。
“卖点山货蔬菜啊,这行。”花强放心了。但是下一秒又愣了:“可是咱家没有山货、蔬菜可以卖啊。”
别说现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根本没有一点多余的吃的,就是等到夏季别人家新鲜蔬菜吃不过来,他们家也不能随便吃,都得晒成干留着秋天冬天吃,不然他孙女得饿瘦了。
花昭说道:“我打算自己生豆芽,卖豆芽。”
花强眨眨眼睛,掏掏耳朵,又怀疑自己听错了。
花昭低头,小声道:“我妈以前生过豆芽,我在旁边看着,都记得呢。”
花强顿时不问了。
花昭5岁,父亲上山,出了意外去世了,6岁的时候,外婆一家给母亲张桂兰重新找了婆家,那家人不让张桂兰带孩子过去,她就被留在了花山家。
她只是失去了母亲,并不是死了母亲。
张桂兰嫁到了100里外的县里,一个工人家庭,后来听说那男人工作调动,去省城了。
是她外婆村里人传过来的消息。
张桂兰自从走后,一开始的两年,还托娘家人过来看看她,后来就再没消息了。
花昭在花山家过了一年当丫鬟的日子。
那时候她又瘦又小,胆子也小,谁见了都想捶两下。
直到花强回来了。
有人疼着宠着溺爱着,花昭一下子就爆发了,体重脾气胆子同步上涨,见谁都想捶两下!
想起第一次回来见到孙女时的场景,花强又心疼了。
花昭装完可怜,继续道:“爷爷,你拿南瓜去谁家换几斤绿豆回来,我生豆芽,然后去县里卖。”
农村是卖不出去的,山区人少,他们靠山屯一共就30多户人家,就是天天吃豆芽,都赚不了几毛钱。
“行,爷爷这就去,这就去!”花强二话不说,抬腿就走。
管它能不能赚钱,管它能不能生出豆芽来,他家小花儿要干啥,就干啥。
花昭也没让他一个人去,而是留下一个南瓜几个地瓜,剩下的都装在筐里,挑着跟在他身后,挨家挨户换绿豆。
生绿豆芽,她真会!
这么有意思的事情她能不会吗?
她工作之外,最喜欢做得事情就是这些不费脑子的体力活、手工活。
第13章 转性
花强和花昭走遍全村,除了花山家没去,其他人家都去了,一共换回了50斤绿豆。
他们的两篮子菜根本不够换,野菜可不能跟豆子比,一斤换不来一斤,南瓜也不行。
最后花强说发了工资给钱,大家也都没意见。
等爷孙俩走了,家家户户都在议论他俩。
他们根本不信花昭会生豆芽!
那是个技术活,全村都没有一个人会。也没人舍得祸祸粮食去摸索。
“我猜啊,肯定是花强家没吃的了,这是变着法的换粮食来了,还不好意思说,就找了个理由。”一个大婶说道。
“你可拉倒吧!你家没粮食了天天吃绿豆?想拉死啊?”另一个大婶一边扒着松子一边说道。
“哈哈哈哈。”周围人都笑了。
“不过你们看,那花昭,好像也没那么讨厌。”一人惊奇道:“而且见人就笑,看着还挺...和善的?”一点也不像记忆中那个凶巴巴的黑熊精了!
“是啊是啊,这是咋了?咋还转性了?”
“估计是看她爷要死了,以后没人罩着了,赶紧给自己赚好人缘呢。”
“哎,这孩子也是,没爹没妈的,有个亲戚还跟没有一样,怪可怜的。”
“是啊是啊。”周围人附和,话题很快转到花昭那消失多年的母亲身上。
原主再讨厌,也没怎么祸害到别人家身上,所以现在一转性,竟然还博来不少同情。
花昭不在意任何人的眼光,听见了也当没听见,回家就忙碌起来。
把豆子用温水泡上。
要泡个两天,发芽了,就放到柳条筐里,7天之后就成了。
当然还有许多细节要注意,比如说筐底最好铺纱窗,筐边围塑料布,筐顶还要盖棉被遮光、保温。
不然生出来的豆芽变色、发苦。
还要冲几遍水。
一度有人用化肥水冲豆芽,这样长出来的豆芽又白又胖又快。
1筐用7斤绿豆,7天之后就可以收获八九十斤。
花昭相信她不用化肥就可以把豆芽生得更白更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