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周嘉妮震惊。
如果她的猜测没错,那就是刘爱玲可能更想上首都这边的大学,但没考上,就顶替了跟她名字很相似的仇爱玲的名额。
自己那个名额也没浪费了,让刘爱芳顶替她去读了。
如果真是这操作,胆子也太大了!
“她是怎么想的?冒着这么大风险也得来首都。”
而且她现在那个学校也不算特别好的学校,连白昊阳他们考上的师范都不如。
这样也得往首都挤?
周嘉妮又重新骑上车子慢慢走着,脑子里再换个角度发出疑问:刘爱玲执着与首都的学校会不会与自己在首都有关?
她就想给自己添堵,或者说她就是为了离自己近点儿,慢慢发展,等她发展到一定气候了再给自己添各大堵?
如果刘爱玲真是抱着这种心思,那周嘉妮更不能手软了。
接下来周嘉妮按部就班的学习、帮着弄新一期的系刊、周末就搞自己的小事业。
仇爱玲那边没有回音,她在信里留了邱家的电话,也一直没有音讯传来。
倒是白昊阳说刘爱玲他们好像又转战阵地了,骑车兴冲冲绕着四九城转了大半圈,没发现发圈的蛛丝马迹。
“奇了怪了,找不着他们了呢。”白昊阳回来仰头咕咚咕咚灌了一大杯水,纳闷道。
周嘉妮分析:“可能是放弃百货大楼、商场这些大单位,走供销社是路子了。”
白昊阳垮下脸:“四九城的供销社可多了去了,这得找到啥时候?”
周嘉妮笑道:“算了不用找了,随他们去吧。”
估计也挣不着几个钱了。
第243章
时间一晃又过去十来天, 周嘉妮收到了李敬党托人从广州给她捎来的货。
托付的人是首都第一机床厂的工人师傅,周嘉妮提前接到电话喊了白昊阳一起去车站接站。
白昊阳个子高,负责举牌子,他不光举牌子, 只要看见拥挤的人群里有人扛着包袱或者编织袋, 他就凑上去问, 问了好几个, 终于让他问着了,他赶紧把东西接过来, 一叠声的道谢、道辛苦。
周嘉妮也忙上前自我介绍, 跟人家握手表示感谢。
一共三个师傅,周嘉妮要请人家吃饭, 对方摆摆手,拎了拎手里漂亮的编织筐,道:“李厂长已经谢过了。”
白昊阳手脚麻利的把一袋货捆到车上,过来给他们递烟,笑道:“一码归一码, 从南方到这边这一路的辛苦我也曾深有体会过, 请几位吃个便饭是应该的。”
其中一人道:“白同志也去过南方?”
白昊阳指指自己跟周嘉妮:“我们都去参加过广交会。”
这一下话题就活跃多了, 感觉关系凭空都拉近了点儿。
问了问周嘉妮和白昊阳参加广交会的时间,三人里中间那位笑道:“那几届我也去过……”
另外两人是从去年才开始跟着的。
不过三人还是拒绝了,中间那位笑道:“咱们之前虽然未曾谋面,可也在一个棚子底下待过, 两位就不用这么客气了, 下回有机会碰上了再说。”
三人也急着回厂里汇报工作, 还要调整某款铣床的数据,也不好拖延, 大致说了下货的情况,就急匆匆离开了。
白昊阳感叹:“老李同志的人脉是越来越广了。”
连首都机床厂的人都认识了。
业务上八竿子也打不着啊。
周嘉妮拍了他一记:“人家还不是为了咱这点小买卖,帮咱省路费呢…行了赶紧回去吧,回去把货放下,还得返回学校呢。”
李敬党的货都到了,仇爱玲那边还一直没有电话过来。
就算往这边寄信按这个时间也早到了。
周嘉妮开始担心仇爱玲是不是没收到信,琢磨着再等几天,要是还没有回音就往东河公社打个电话。
结果这天她跟舍友正在图书室学习,就有个同学来找她,道:“周嘉妮,你朋友来找你,就等在外头呢。”
周嘉妮以为是白昊阳或者于晚霞,跟舍友打了声招呼,收拾东西出去,就看到了等在外头的仇爱玲。
“仇爱玲同志,你…你直接过来了?”
仇爱玲看上去并不是风尘仆仆,她穿着件白色的确良衬衣,一条军绿裤子,梳着两条如今在首都已经逐渐不再流行的麻花辫,干净清爽中透着青春的气息。
“周同志,我来好几天了。”仇爱玲大大方方地道,“我去冶金机电学院那边调查过了,我确实被人顶替了名额。”
她跟周嘉妮伸手,由衷地道:“周同志,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