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第二天下午就来找他了,带着点心,带着酒,进门亲亲热热地喊:“苏老哥。”
苏承海坐院子马扎上搓草绳,闻声只撩了下眼皮,道:“老杨来了。”转头喊他老伴,“老婆子,去打点酒,买点花生米、蚕豆,我跟老杨喝两盅。”
宋超他们从田子庄要的货其实不算多,但杨洪多精啊,西河公社那边的人跑到东河公社大队田子庄买笸箩和箢子,为啥不去别的村买?这信号再明显不过。
他也马上打发徒弟出来打听一圈,听完信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赶紧买上东西来南旺了。
再不团结团结,老本行都要让人端喽。
两盅酒下肚,杨洪重新倒酒的时候就给苏承海赔不是了,而后两人暂时放下心结,讨论眼前的局势。
杨洪:“你们公社提上去管着这块的丫头,听说还不到二十?咋这么有门道呢?”
苏承海先前真瞧不上那个小丫头片子,心里也窝着火,但此时真的很难否认人家的本事。
又想起另一位同样不到二十的年轻人,哼声道:“现在的年轻人啊,是能折腾,折腾的也挺好,可就是不懂得尊老爱幼。”
新一辈,都不知道拜山头了。
像他们出去,到了哪块地界,倘若知道当地有同行把头,特别是上年纪的人,他们都得去家里敬一敬。
同样,他们在家里也受过其他地区把式头上门来拜访的。
这样的尊敬受惯了,突然来了这么能整事但不懂事的,他心里落差大,这别扭可不就绕不过弯去了。
杨洪道:“苏老哥,往前是兄弟我不懂事,您大人有大量,可甭管咋说,咱是同门同行,这时候咱可得拧成一股绳啊。”
苏承海夹了粒花生米扔进嘴里,垂着眼皮道:“难喽,货行再怎么样,也拧不过公社的大腿,更何况是给老百姓谋福利的事,想再有以前的风光难了。”
货行以前是大爷,如今弄了这么一手,往后只能是二叔了,这大爷是人家的。
田子庄还好点,估计那丫头就是敲打一下,同时也算提个醒,她要是想,不光能祸祸他们这边的市场,还能祸祸东河公社的市场老底。
“能当干部的,脑子都好使。”苏承海砸吧了一口酒,郁闷地道。
现在的年轻人,真惹不起。
杨洪也闷了一口气,他还有点持怀疑态度:“你说那丫头真能一气卖出去这么些货?”
“咋着?总不能是她自掏腰包吧?”
杨洪想想也是,近一千块钱的货,可不是谁都能掏得起的。
还比他们以往的报价高出两块,这搞得以后他们再找队里收货,都得少赚两块。
两人郁闷地喝了顿酒,当晚借着酒劲去找了侯拥军,表示愿意谈谈。
但周嘉妮三五天的却没回来,还又追加了一□□箢子和柳编小笸箩,一副在外头卖货卖上瘾的架势。
斗箢子跟普通的箢子形状上略有点区别,也很漂亮。
也是要的急货,宋超他们骑车去各村搜罗。
这回不光是苏承海和杨洪急了,货行其他把式也都急眼了,找了趟村里,又全部集合到苏承海这里,让一把手拿主意。
二把手杨洪又来了,急的老脸上的皱纹都多了几条,又都去找了侯拥军,让侯拥军帮着牵线,希望能跟周组长谈谈。
第158章
周嘉妮是真想借这个机会大捞一笔。
为了倒货, 还特意住到其他区县的招待所里,让运输队直接送到这边来,她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倒腾,麻烦是麻烦了点儿, 可这不是没旁的办法么。
挣钱太香了, 但这样的机会不多, 这才没忍住又加了一批货。
第二批货原本没打算加箢子, 箢子不如大笸箩出货快,后世箢子用的少了, 买的人要么主打一个怀旧, 要么觉得好玩。
大笸箩还有市场,做面食生意的、农村里少量摊晒粮食的, 都能用得着。
但她从这边供销社看到了斗箢子的样式,觉得款式不难看,跟之前类似元宝形状的箢子不同,斗箢子的口更往里收一点,比较深, 感觉尺寸再收一收就是个小花篮, 下单时便跟赵玉珍交待了声, 有现货的收现货,没现货的改改固定尺寸。
小笸箩也不小,只是跟大笸箩比小了点儿,直径45, 缩了一半多。
她在这边耐心等第二批货到, 因为早就把附近转遍了, 白天倒完货也没再往远处逛,就在招待所看书学习、练素描, 有时候回趟齐阳也表现的匆匆忙忙,陪家里人吃顿饭又一阵风似的走了。
但西河公社那边某个小团体见天望眼欲穿,各人都把徒弟打发出去听消息,生怕周嘉妮再下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