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才子逸闻录/才子情隐本事(1)

作者:鸢园主人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才子情隐本事》

作者:鸢园主人

文案:

指路新作:[重生]大昭第一职业小说家(书坊主×小说家)

CP1346780

(又名《中宁才子逸闻录》)

灵鹤飘翩下蓼洲,消魂无语对寒秋。

却望江水东流去,势使如斯不自由。

嘉治十九年,余入京,与复清友。同科之谊,莫之若吾两人者。出入林亭之下,醉狂酒月之中,窃攀元白,妄窥屈李,当世风流,唯吾与汝。今相交三十年,和韵二百篇,新题每出,人争抄阅,号曰“沈谢体”。

……

复清幼于余,人后柔顺,余以为兄弟爱护之。然性刚直,为贵人所惮;亦凛凛有节,固不容余绍庆之变也。余德有阙,安能自比于琼玉?幸复清谅之解之,余复忝为君友。

……

呜呼复清!不见君者,已十年矣!此夕明月,照我之心,思君之情,君必知之。执笔怅望,不知所言。严真顿首。

——沈元鹤《与谢复清书》

备注:

1.年下,外刚内甜×温润君子

2.前甜后虐(后期有雷!加粗划线!)

3.主要人物有历史原型

4.仿白话章回小说,内有大量原创诗文,禁止抄袭和擅自化用

5.作者三次元忙,不定期更文修文,大家多多包容

第1章 一见如故

诗曰:

知音既已死,琴破金声止。

鲍叔若非贤,世何尊管子?

这一首诗,讲的是知己重于千金;然这知己实乃可遇不可求,须有机缘。只是如今俗子把这知己二字看得轻了,说话的便说一个传奇故事与诸位看官,教诸位好向那古贤人看齐。话说大宁仁宗皇帝嘉治年间有两位大诗人,一位是太子少师沈文康公元鹤①,一位是右仆射谢灏,世称“沈谢”,这人人都晓得的;他二人担得起这知己二字,所谓一生相重,三十年唱和不绝,可这其中百般曲折故事,如何千里神交等事,却不见有人知。看官莫急,这便道来:

话说嘉治十九年各地举子进京,西都历京热闹更甚往日,墨客骚人吟风弄月,夸矜文采,是平常事。彼时又兴行卷之风,士子向权贵要人进献诗赋文章,以此扬名,求的是明年有贵人提携高中。东都承阳举子沈元鹤声名鹊起也自此始。他向侍郎姚安甫等人行卷,其一警句曰:

春景闲情都付此,无风柳下枕琴眠。

安甫拊掌大赞。后不唯扬名京师,天下学子莫不为之一清,一时传诵不已,人呼曰“枕琴沈郎”。

要说这沈谢两人如何拜识,就不得不先说这同为中宁②一代大诗人的徐弼。杜泉人徐弼好交游,与几位士子一同设筵,广下请帖,宴请诸举子,为的是广交朋友,日后得中在朝中说得上话。沈元鹤与徐弼是极好的朋友,自然去了,这才引出后面“沈谢”并称的佳话。

再说这谢灏,在族中行十一,人称“谢十一郎”。他祖上出过名臣,正经算得清贵之家、官宦之后。因外祖家胡汉通婚,因而生得身姿高拔,面廓分明,自小也是聪慧非常,七岁能诗,十岁能文,父母兄长宠爱,养得脾性敦厚柔顺,却又仗着家世,最看不得污浊之事:少时自然无事,然不加改则是日后颠沛之根。话头按住,日后如何暂且不表,此时却是少年得意之时,应邀赴宴,不过为见这鼎鼎大名的沈元鹤一面。

徐弼引他穿过众人,到一偏隅处,但见一人衣色松绿,微侧屈膝而坐,垂眉敛目,自酌自饮,口中吟哦有声。徐弼朗声笑道:“严真醉否?我来引荐一人与你。”那人抬头笑道:“我虽酒量浅些,不过浅酌几杯,何至醉了?”摄衣起身,对谢灏施礼,但见其:皎皎兮如三五皓月,温温兮若空谷松风。谢灏匆忙还礼,道:“谢灏见过沈兄。”徐弼道:“这是京师州府举子第一,高祖时名相谢全胤七世孙。”元鹤笑道:“向来听闻谢家子弟都是姿容俊秀,今日一见,方知名不虚传。不知年纪几许,有无字号?”谢灏忙道:“去年加冠,家父取字‘复清’。”元鹤道:“好字!‘复清’——再使黄河清!我虽虚长你几岁,但你我是同年,直唤我‘严真’便可。”三人各自落座,相谈甚欢,不觉日斜。

徐弼是主,还要出去酬谢诸士子,留沈谢二人絮话。待道别时,元鹤邀谢灏至家中一叙,谢灏则道:“今日见得仓促,不若改日登门正式拜访,再与严真论诗。严真见谅。”元鹤也不勉强,点头应下。

第二日谢灏果然登门来访,有僮仆引他过了游廊。宅院不大,然布置规整,其间点缀些红黄绿紫,香气暗浮,可以想见主人气质。不过百三十步便至厅堂,厅后是三间上房,僮仆指着其中一间,回头道:“阿郎正在房中等候。”随即引谢灏进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