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哥越过茶杯看向神色逐渐轻松的宋莹。
于旁人看来,生了个这样的儿子,绝对是命不好。四阿哥却觉得,性子不争不抢的滢滢能有小六这样的儿子,未见得不是一件好事。
宋莹感受到了四阿哥的视线,回看过去,迟疑着说道:“那……爷是要上折子告诉给皇上吗?”
四阿哥差点儿被茶呛住。
他勉力压下喉中的痒意,笑着说道:“自然是不行的,还得好好谋划一番。”
——
清明刚过,距离爱兰珠出嫁还有半个多月,一应嫁妆事宜都已准备妥当。
雍亲王某日突然意识到,他们一家人居然从没有一起游过圆明园。
他想到女儿即将出嫁,以后怕是更难有机会全家齐聚游玩,便临时起意,决定带着一家人去圆明园小住几日。
这个一家人,自然特指福晋、宋莹、爱兰珠、乌希哈和小六。
皇上这几年起居都在畅春园,圆明园就在畅春园隔壁,四阿哥带着全家过来游园,自然不可能不向康熙打招呼。
这打招呼自然不能是随意递上个请安折子问好,必是得邀请康熙也到圆明园畅玩一番。
因为担心康熙会不来,四阿哥在邀请折子中还特意提到了不几日就要出嫁的爱兰珠。
折子递上去后没几日,康熙就给了批复,还定下了御驾游园的日子。
康熙五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雍亲王府众人在圆明园严阵以待,准备给康熙上演一出大戏。
第215章 赌局 五
二十五日卯正刚过, 康熙便驾临了圆明园。
要问为何将游园的时间定得这般早,盖因如今正是牡丹花盛放的时节,而圆明园中恰好有一景名为“牡丹台”。好花映好景, 这次的临时邀约也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
自打将这园子赐给了四阿哥,康熙还从未进来过, 因此他本人对今日的游园也很是兴致勃勃。御辇刚行至圆明园大门口, 他就下令停车, 打算自己慢慢走进去。
四阿哥跟在康熙左后方, 保持着一个身位的距离。他一边走,一边向康熙轻声介绍着园中的景致,并有意识地将康熙往牡丹台的方向引。
沿着后湖一路步行来到东岸, 转过一道假山,牡丹台逐渐显露在眼前:正殿三间, 殿前以文石为坡, 从上到下种植了数百株品种各异的牡丹。
此时已接近辰初,牡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迎着朝阳缓慢绽放。叶片上残留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 伴随着花朵张开的动作,颤颤巍巍地让人心喜。
“看来咱们来的正是时候!”康熙大笑着说道。
四阿哥捧场道:“想来是这些花也知道阿玛要到了,这才赶紧盛开给您看的。”
康熙用手点点四阿哥:“莫要学老三,一股子酸儒味。”
四阿哥拱手:“儿子并非是在奉承。阿玛除鳌拜、撤三藩, □□、平复北疆,铁血亲征噶尔丹、经世策论以定国。正是您数十年如一日的励精图治, 才使得我大清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这种种功绩,难道还不能令这些象征着国泰民安的牡丹花竞相开放吗?”
康熙双手背在身后, 抬头看向顺着坡道一路蔓延向上的牡丹, 心中无限感慨, 一时停驻在原地。
众人自然不会不知趣地出声打扰。
康熙慢慢平复了情绪,说了声“走”,然后便打头上了坡。
他如今年岁已高,身体早不复年轻时健壮。今日才走了小半个时辰,身体已觉疲累。他进到大殿坐下后,便有些不想起身了。
四阿哥算了算时辰,猜到康熙应该是没用早膳就来了,便赶忙让人传膳。父子二人就着满目绽放的牡丹,饱餐了一顿。
用膳结束,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闲话。
为了让大殿内的人也能毫无遮挡地赏到牡丹,四阿哥前几日特意命人将大殿前面的门窗都卸掉了。
这门窗大敞,自然也无法隔音,牡丹台外面有些许动静,里面的人都能听到。
四阿哥正在向康熙汇报些户部的例行事务,突然听见殿外隐隐传来了孩童的说笑声。
康熙放下茶杯,眯着眼儿闻声望去,找到了几个半大小子的身影。
他问四阿哥道:“可是你家的那几个小子?这个时辰怎么竟没上学吗?”
四阿哥回道:“往日里给孩子们上课的师傅身体有些不适,儿子让他去休养了,这些天都是儿子在带他们上课。今日儿子要来陪阿玛,就给他们留了课业,让他们以园中一景写篇小记。原以为他们会去有水景的天然图画那边,没想到却来了这里。儿子这就让他们离开。”
康熙摆摆手:“既是为了课业,而非闲玩,赶他们作甚。这诗词文章的功夫,只靠读旁人写的文字是练不出来的,必得亲自游历、体验,方能写出真情实感,要不怎会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你这课业布置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