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莹不解地看向她。
福晋盯住宋莹,“大格格可都快三岁了!我之前还想着,你能趁着我与李格格怀孕,再怀上一个,怎么就没动静呢?你的月事,我瞅着也正常得很呀。”
宋莹摸摸肚子:“王嬷嬷与我说,我的身体大约是那种,不容易连续怀孩子的类型。”
“我也听乌嬷嬷说过,有的女子确实更容易怀一些,”福晋靠近宋莹,在她耳边轻轻说道:“譬如咱们娘娘,从生完爷之后,肚子就没怎么空过。这还是生完十四爷,皇上又有了新宠,才停了下来。”
宋莹与她对视一笑:“要不怎么是娘娘呢,有大福气呢!”
“可不是,”福晋撇嘴冲向后院,那边已经听不见争吵声了:“那位说不定,也是有福气的呢。”
“能为爷生下一儿一女,确实有福气,”宋莹点头道。
福晋摇头:“我不是说这个。”
宋莹疑惑地看向福晋。
福晋解释道:“她大约就是那种,极易怀孕的身子。当日她怀大格格时,前后三个月,爷也只在东厢住了一晚。这次的二阿哥也是,两晚就中了。”
说完,略带“蔑视”地看着宋莹:“与她比,你可真够没出息的,爷这几个月,有一半的时间可都住在西厢。”
宋莹憋红了脸:“爷最近虽然来西厢次数多,但也不是每次都……”
四阿哥大约是“长大了”,不再像头几年那样,对房事还保持着足够的兴趣。而宋莹本人,也不是个沉迷于床笫之欢的人。因此四阿哥来西厢过夜,大多数时候,两人都只是拥抱着纯睡觉,很少发生实质性的“交集”。
福晋出月子之后,也多少感觉到了四阿哥对房事的“冷淡”,对此也只能无奈地接受:“我是想着,爱兰珠既然已经养在我名下,不拘男女,你最好是能再生一个孩子的。”
宋莹拉住她的手:“我知道福晋都是为我着想。不过孩子的事,还是那句话,缘分到了,自然就来了。”
于是到了当年腊八那天,缘分来了:宋莹对着一碗甜腻腻的腊八粥,吐了个稀里哗啦。
作者有话说:
提前打预防针:这胎还是女儿,毕竟小宋的原始目标之一,就是将两个女儿都养大。儿子的话,得在很后面才会出现,大家现在就可以开始猜测儿子的排行了(应该很好猜吧,毕竟雍正孩子少呀,可选项不多)。
话说那日与朋友聊天,说到将二格格给福晋养的原因,抛却剧情需要,还有一个就是:作者不会写养孩子……作者都没养过孩子,所以实在写不出来,于是干脆把小宋的第一个孩子给福晋,先垫一些情节,说不定等第二个孩子来的时候,作者就知道怎么写了——然而作者高估自己了,现在第二个孩子来了,还是不会写QAQ,不过这个孩子不会给福晋了。关于三格格的结局,目前作者还在二选一中犹豫,就边写边看吧,这里就不剧透了。
第84章 搬家前的准备
康熙三十七年的新年宫宴上, 皇上连发了好几道圣旨。
先是封四公主赐为和硕恪靖公主①,赐婚给喀尔喀郡王敦布多尔济。然后便是给皇子们封爵:皇长子胤禔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俱为贝勒。
康熙命工部尽快为几位封爵皇子在宫外建府, 让皇子们在今年内就搬出宫。
最后,康熙给所有还未取名的孙子们都赐了名。四阿哥的两个儿子, 大阿哥得名弘晖, 二阿哥得名弘昐。
宋莹得到建府的消息后, 也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搬出宫了。随着孩子的逐渐增多, 以往还算宽敞的西所,显得越发狭小了起来。
她这胎,是四阿哥的第五个孩子。这孩子不像爱兰珠那样有福晋做养母, 地位和排行,比现在的几个孩子都差了些, 是断不可能让哥哥姐姐给她让地方住的。而后院还能腾出地方的, 也就只有冬冷夏热的东厢了。
若真让孩子住在那里,她恐怕也会跟李格格一样, 天天都守在孩子身边了。
四阿哥显然也想到了这点,因此便越发加紧督促工部修建四贝勒府。且他私心也是希望宋莹这胎,能直接生在贝勒府里。一来府里的地方比宫里要大,二来, 建府头一年就有孩子降生,也是个好彩头。
宫外的贝勒府还在建着, 宫里四阿哥就拿着贝勒府的图纸,去了正房。
晚膳后,四阿哥与福晋并排站着, 对着桌上的图纸, 边看边讨论。
贝勒府的屋子共有五进三跨, 西侧连了一片与宅院面积差不多大的花园。四阿哥先是指着最东侧的一排屋子说道:
“东跨院都留着不动,等男孩们长大了,让他们搬进去住。我让人把前两进的院子改成了小校场,以后他们学习弓马骑射,也能有个专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