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老道离开的当晚,原本已经退烧的韶宁公主又一次发起了高热。皇帝想起道长的话,又担心自己强留公主会致其夭折导致神女历劫失败,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同意了将公主送去太清观清修,待到及笄之年再接其回宫。
九年时光转瞬即逝。
……
阳春三月,桃红李白。
有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
山上的春景总比山下来得晚,人间已是一片姹紫嫣红的景象时,寻香山上的桃花才刚刚含羞带怯地露了个花骨朵。
今日恰逢十五,宜出行、洒扫、祭祀,护国寺的香客本就络绎不绝,寺内高僧们选择在今日开坛说法讲经论道,更是吸引了无数善男信女前往,其中不乏贵族功勋,世家子弟。
从清晨开始,寻香山山道上的行人车马便络绎不绝,到了午时,上山的人和下山的人挤在一起,更是难免有摩肩擦踵的窘迫之感。
在这之中,有两位身着劲装的少年郎君格外惹人眼球。
一人服饰以青色为主,一人以白色为主,皆是修长高大,身姿挺拔的俊美少年。
白衣少年生得一双桃花眼,朗目疏眉,丰神如玉,唇型微微上扬,看人时带点未语先笑的意味。
青衣少年则生得一双丹凤眼,凛眉秀目,眸若寒星,神情中隐隐有种目空一切之感。
“淮之,别怪我没提醒你,等会儿下山之后你别急着回府,随便去哪儿逛逛都行,总之别太快回府。”白衣少年笑道,“否则舅舅要是知道你半路溜走,绝对免不了一顿鞭子。”
“得意什么,我爹要是知道了,姑姑也就知道了,你以为你能逃得了?”青衣少年轻哼一声,“再说了,这次来护国寺是姑姑的意思,主要是想压一压你身上的杀气,我一个顺带来礼佛的人,哪里配和三殿下您相提并论。”
说到最后,竟是带了些许揶揄之意。
“喂,还是不是兄弟了?说这些可就伤感情了。”
“我俩有什么感情?”
这两人,一人能称呼萧国公为“舅舅”,一人能称呼萧皇后为“姑姑”,自然都不是什么普通人。
白衣少年名叫李璟,是皇帝的第三子,也是其与萧皇后所生的嫡子;青衣少年则是大将军萧国公的嫡子,世子萧淮之,这两人都是一等一的天之骄子。
萧皇后是萧国公的妹妹,因此李璟虽为皇子,萧淮之也可称呼他一声表哥,二人自小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一起习武,情谊深厚,平日交谈时也并不注重尊卑之分。
萧家先祖曾在昱朝开国皇帝打天下时立下过汗马功劳,被封为萧国公,此后萧家子孙代代习武,常年守卫边境,征战四方,甚至出过不少大将军。
或许是身上同样流着萧家血脉的缘故,三皇子李璟和世子萧淮之在领兵打仗上都极具天赋。
前不久萧国公领兵征讨北边蛮夷,两人随其出征,萧国公走大道,李璟和萧淮之分别带了一路将士绕后对敌人形成包围之势,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最终敌方主力溃败,剩下的士兵要么慌忙逃窜,要么立刻投降,全都没了反抗之力。
首战告捷,初次出征便以极低的战损取得了极高的战果,打了这么漂亮的胜仗,两位少年郎不免都有些春风得意。
但这份得意没能持续太久。
萧皇后信佛,还是非常虔诚的那种,知道儿子随兄长大胜而归,萧皇后虽然欣喜,但也隐有忧虑。在听说儿子的战绩后这份忧虑就更重了,只觉得儿子杀戮太过煞气太重,恐有损寿数。
恰逢护国寺开坛讲法,待李璟回玉都后萧皇后便让其前往护国寺礼佛,最好能压压身上的煞气,顺便皇后还让侄儿萧淮之也一起去,毕竟他此次斩获的人头也不在少数。
李璟和萧淮之都是少年郎,但凡少年,就少有信服鬼神的,更不要说他们这样心高气傲的天潢贵胄了。
这次高僧开坛讲法,没个一天一夜是不会结束的,佛经耳边过,木鱼越敲越困,二人只觉百无聊赖,昏昏欲睡,最终还是没能撑到讲经结束,就换了个装束溜走了。
寻香山巍峨壮丽,翠微千里,此时正值草长莺飞,万物复苏之际,更是美不胜收。
有如此美景在前,人挤人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了,二人一路说笑,跟着人群慢慢移动,倒也不急着立时便要下山了。
李璟笑道:“你不知道,上次考核你没来,又是谢词安拿了第一,你是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