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一向有三月剧粉的说法,意思是一个观众看完电视剧后,对主演的滤镜通常只能维持三个月,三个月后便抛之脑后。与之相对应,电影观众的滤镜会更短,密集讨论期只会存在于电影上映的那一个月里,甚至更短。系列电影会稍微长一点,但那多半和电影本身相关,和主演关系不大。
三便是相比于电视剧,观众对电影的要求更高,更注重感官和剧情逻辑,注意力多半集中在剧情上,很少代入主角。缺少代入感的前提下,也不会对主角有过多的关注。
因此,想将电影观众转化为演员个人的粉丝是需要时间和作品去铺垫的。
但显然顾南是个例外。
电影圈充斥着老戏骨、个性小生、喜剧明星,他们演技精湛,业务能力突出,长得帅的那几个都年过半百,充满了成熟男人的魅力。年轻演员不是没有,但能称得上是帅哥的寥寥无几,业务能力更是一般。
就拿尤辉和秦双举例。
尤辉童星出身,演技不错,背后又有资本扶持,即便是签约了星灿,也只签了一个影视约,商务宣传都是背后资本负责。论长相他只能算一般,身高也只有一米七六,全靠童年滤镜和通稿吹嘘来包装成帅哥。
秦双凭借两部电影进入电影圈,长得可圈可点确实帅,但演技就很一般了。如果不是星灿金钱开道,他又有选秀积累的人气,压根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站稳脚跟。
和这些人相比,顾南就像是横空出世的一个BUG。
他不光长得帅,还很有辨识度,丹凤眼高鼻梁,清晰的下颌骨和流畅的面部线条,组成了内娱独一份的冷峻相貌。
除此之外,他演技还非常好,第一部电影就演出了一个人三种不同的状态,过渡自然,内在逻辑完整,完全不会让观众觉得人物性格割裂,反而会因为主角的遭遇而同情共情于他。
观众其实很单纯,他们对美人十分宽容,对于演技好的丑人接受度也高,顾南两项都占了,观众怎么可能不爱他?
不过半个月的时间,顾南的粉丝便集结到位,超话、后援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就连应援色和粉丝名都定了下来。
面对就像是从异次元里突然冒出来的粉丝们,顾南在短暂的慌乱后很快就冷静下来,并没有沉溺于被追捧的感觉里,反而有些烦躁。
看着举着“顾南成市专属南瓜田”横幅的接机粉丝,顾南转头问陈鹿:“鹿姐,我能发微博说我不喜欢南瓜这个粉丝名吗?”
陈鹿:“……哈?”
第74章 黑通稿
顾南当然不是因为不喜欢粉丝名而烦躁。
更多的,则是来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越多人追着赶着说喜欢他、爱他,他越觉得不真实。
他确实童年缺爱,甚至因此有了心理障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沉溺这些突如其来的爱意,如果他是这样的人,也不会直到现在都没谈过恋爱。
实际上顾南渴望爱,又怀疑爱,想要它,却又害怕被它伤害。他并不是粉丝口中的完美偶像,他也有缺点和不足为外人道的阴暗面,粉丝越是无理由的追捧他,他反而越清醒,清醒地明白自己不是那么好的人,也清醒地知道这些喜欢来得快去的也快。
这种追捧和顾南本身追求的稳定感背道而驰,也让他极为不适应。表现在外的话,就是面对粉丝时总是板着脸,原本就话少的人,只要一被围堵就是一脸生人勿近的表情,因此没多久“顾南耍大牌”的黑通稿便悄然而至了。
听到公关部那边报告的消息,陶最还费了点时间去思考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是不是幕后黑手又不甘寂寞了?但很快他就嗤笑一声摇摇头,觉得自己有点钻牛角尖了。
《往生》大爆,顾南更是大爆特爆,这种明摆着冉冉升起的当红炸子鸡可不就是个活靶子吗?幕后黑手会出手,别的小生难道就会坐以待毙?圈子里的资源就这些,资本追着流量跑,你上去了总会有人因为腾位置下来,为了阻止别人上位挡自己的路,红的,糊的,同年龄的,撞型的,有一个算一个,都会插一手。现在的黑通稿只是个开始,大规模的行动还在后面呢。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顾南的身份背景被扒了个一干二净,因他洁身自好无法从男女关系下手,黑通稿便集中开始嘲讽他的学历。
——看他机场那么拽,我还以为有多厉害呢,结果是个文盲啊!
——难怪点映上话都说不出来,还要导演帮忙解围,敢情脑子里没货啊[狗头]
——这个社会真的不公平,我们那么努力读书,还不如一个花瓶赚得多,真是没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