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穿之东坡妻+番外(329)

作者:奚月宴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苏轼接过那《荔枝谱》,顺手翻了翻,见其上书法端丽,行云流水一般,有三卷七篇,详细记载了泉州各种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服食、加工、贮藏、运销,对他这种资深吃货来说,简直是福音。

不过,苏轼与王弗生活已久,对于书籍的编纂出版很有心得,忽然想到一件事,便问蔡襄:“蔡公这本《荔枝谱》,内容详实,文笔优美,实乃上品,不过还缺了一样东西。”

蔡襄来了兴趣,笑道:“缺了何物?”

“缺一副图画。蔡公可能有所不知,现如今北地十分盛行带图画的书籍,往日只有各类医书,为了辨别药物,附上图画注解,现如今,大家都爱看一种带插画的话本子,还有一种只有图画的书籍,人们叫做‘绘本’,专供小儿启蒙。若这《荔枝谱》附带了图画,会更加简洁明了,所谓‘按图索骥’,不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贤侄说得有理,看来我在这乡野偏僻之地,见识太少,也要赶紧回到北地,看看如今的话本、绘本了!哈哈哈!”蔡襄谈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心情自然不错,他对苏轼的印象也很好,毕竟同好难得,老饕和小饕好不容易才能凑到一起。

“蔡公莫急,我家娘子正是做书籍刊刻生意的,蔡公这本《荔枝谱》尽可以交给她拿去刊刻,想必不用到年后,就能看到成品了。”

“哦?苏夫人打算在泉州开办书籍铺吗?长久以来,此地的书籍刊刻生意都被张家一手把控,外人根本无法插手,恐怕——”

王弗正好从内间出来,连忙向蔡襄行了一礼,道:“奴家苏王氏,久仰蔡公大名。”

蔡襄说的张家垄断福建路印刷生意,王弗早就知道了,因为《和乐小报》的特殊性,赵家书籍铺已经开遍全国各地,偏偏在福建路受了挫,皆因本地有一户姓张的富商巨贾从中阻挠。自唐代以来,张家都是做书籍刊刻生意的,他们家底蕴深厚,与当地官场盘根错节,势力极大,仅靠成本差就挤走了不少竞争者,更别说他们的主事嚣张霸道,不许旁人分割当地市场,但凡有贸然前来开辟市场的,都被他们弄得血本无归。

蔡襄朝她笑了笑,王弗见他和蔼可亲,便直接说:“蔡公不必担忧,我们家也是做惯了书籍贩卖生意的,与张家曾有过交涉,知道他们如今有了些困难,恐怕周转不开,借此机会,应该能顺利开办书籍铺,让福建路的百姓,也来看看北地的话本传奇。”

“那倒是极好的。”

“对了,方才我替蔡夫人把过脉,发现蔡夫人痹症已入膏肓,每日疼痛难以忍受,因此郁郁寡欢,若蔡公不嫌弃,我有一个学生对此颇有研究,可以让她前来,为蔡夫人诊治,虽不能彻底根除痹症,却能够稍稍缓解夫人的病痛。”

蔡襄十分惊喜,猛地站起来,问王弗:“苏夫人难道会医?实不相瞒,十多年前内人的病症没有这么严重,只是福建路缺少良医,她又随我操劳奔波,这才……唉,我也曾寻访过本地巫医,但听她们的诊疗之法,实在令人害

怕,不敢让内子冒险尝试。”

“此病积年日久,我不敢欺骗蔡公,谎称可治,如能为夫人减轻痛苦,也算是一件好事,待他日或有良医可治,蔡公不必过于担忧。”

“今日见贤侄、侄媳,不胜欢喜,不如贤侄和侄媳就在家里用饭,待我去吩咐厨房,将那两只海蟹蒸了,这可是本地最好吃的一种海蟹,味道鲜美至极,你们一定没吃过。”

“多谢蔡公盛情。”王弗和苏轼相视一笑。

午饭很简单,都是些新鲜海产,虽然清淡,却有一种别样的滋味,苏轼和王弗也很佩服蔡襄,他既吃得珍馐佳肴,也能吃得粗茶淡饭,安贫乐道,不改其志,很值得苏轼学习。

饭后,蔡襄带着苏轼和王弗到处转了转,他们看到了整洁干净的街道,还有路旁种植的成行松木,茵茵绿意,到了十月底仍是生机勃勃,这也是蔡襄的功绩之一,从福州起沿途栽植树至泉州、漳州,全长七百余里,既可以保持水土,又能够为来往客商提供荫蔽。

蔡襄年长,对着两个后辈也不拘束,侃侃而谈,说了很多当地的风土人情,讲了不少自己为官时的有趣经历。

王弗和苏轼认真倾听着,不时应和,蔡襄觉得这对夫妇也是极有情致的,说话做事都让人欢喜,更觉得他们难得了。

晚间回去,王弗让人送信到邸店叫来的医学生赵悠也来了,她因祖父母皆患风痹之症而亡,发誓毕生以攻破痹症为目标,是学堂里以“优秀”成绩毕业的医学生之一。但因为她是个年纪不大的女子,很多人便有些轻看她,不肯让她诊治,这一次王弗南下,她听说南方风气较为开放,巫医盛行,女子治病是常事,便想着跟过来,多积累一些临床经验,也好过在北地蹉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