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程氏没有让王弗再去看账,只让她去做自己的事,她没什么事可做,就和八娘一起看孩子织毛衣。小石头从小就乖巧可爱,如今能跑会跳,说话奶声奶气的,很讨人喜欢。
“小石头?你看看谁来了?”小石头体弱多病,受不得惊吓,这两日家里人员混杂,八娘便一直把他放在屋子里,所以他不知道王弗已经成了苏家人,就算知道了这个经常陪着他玩的姑姑嫁给了他
舅舅,他也弄不明白其中的逻辑。
“是小姑姑!”小石头张开双臂,蹦蹦跳跳地要王弗抱他。
王弗俯身把他抱起来,在院子里逛了两圈,八娘从屋子里拿了装针线的笸箩出来,笑着对他说:“可不能再叫‘小姑姑’了,得叫‘舅母’,以后舅母每天都能来陪小石头玩,你高不高兴呀?”
虽然不解其意,但他还是听懂了八娘的后半句话,“啵”地一声给了王弗一个湿漉漉的吻,高兴地挥舞着双手。
王弗把他放下来,让他自己去玩。
“你给爹爹和阿娘织的毛衣,虽然他们不说,但我看得出来阿娘是满意的。你们的婚事颇多波折,来之不易,先前阿娘对你也有些误会,你不要放在心上。人心换人心,你对阿娘的关心敬爱她是能感受得到的。”
王弗只是笑笑,没有多说什么。她并不在乎外人的看法,只是为了苏轼,愿意略微收敛锋芒。
两人坐在阴凉处一教一学,一下午的时光很快消磨过去,待到晚饭时分,王弗特意去厨房做了桂花藕粉和秋梨酿,吩咐七喜送到各处。七喜还没回来,苏轼倒是先回了。
“近来不是在学文章策论,忙得很吗?”
“新婚才一日,难道我就不能忙里偷闲,过来接你去吃晚饭吗?”
王弗眉眼弯弯,上前牵了他的手,好像过去和未来的时光,也像此刻一般宁静安然。
第115章
苏轼把她的手完全握在手心里, 心情一下子从枯燥无味的故纸堆中跳脱出来, 怪道古人都说:“美人冢即是温柔乡”, 原来与喜欢的人分开一刻,都会让人觉得如隔三秋。
“今天做了什么?”
“也没有做什么, 都是些琐事, 看看账本,一日也就消磨过去了。”
苏轼为她拂开低垂的树枝, 握着她的手微微一紧,语气低沉:“不论十娘想要做什么, 都尽管去做吧, 我既求娶了你,也答应过老师, 让你一生平安喜乐,就不应该把你困在家里。”
“苏哥哥,或许我的内心——远比你想象的更坚不可摧呢!”王弗微笑着, “你不必担心我的事, 苏家,也不是困住我的牢笼, 因为有你在。”
苏轼其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好丈夫,会照顾到妻子加入新家庭后生活和心理上的不适应, 虽然王弗不需要这样的安慰, 但有跟没有,区别还是很大的。
“明日郑大夫就要启程了,我们三朝回门, 正好去送送他。”
“郑大夫要去开封府了?”苏轼之前就听王方说过,王弗婚礼过后,郑为就要上京去为一位友人治病,没想到这么急。
“嗯,苏哥哥,我与你坦白一些事情吧。”王弗早就打算把王家同朝廷的关系说出来,只是一直没找到好的时机,而且也没必要,如果贸然说出皇城司的事,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郑大夫此去,就是为了缓解官家愈发严重的风湿,麻醉药已经初具成效,也试用了好几年了,风湿难以彻底根治,一旦疼得难以忍受,恨不得生剜其肉,用了药,至少能有一夕安眠。”
苏轼沉默片刻,恍然大悟,原来先前朝他射箭的那个人,是这个意思。
“既是夫妻,自然风雨共担,欧阳公数次邀请,爹爹早已意动,想必过不了多久,就要去府城拜访张方平张知府,我与同叔,也要下场考试了,到时候你与阿娘、阿姐同在家中,记得照顾好自己。”
“不,我要和你们一起上京,不止是我,阿娘、阿姐还有小石头,都一起去。”
“可是——”
“难不成你觉得自己考不中?还是觉得同叔考不中?”王弗揶揄他,心里却在想,程氏一生都没有走出过益州府,苏氏兄弟高中之后,三苏赶回眉山,却只看到满园荒芜,那个温柔似水的女主人,已经溘然长逝。
程氏去世的原因王弗并不清楚,但山河壮丽,能开阔人心,多让她出门走走,看看天下之大,又有王弗帮忙调理,或许能和八娘一样,多活几年。
“你也知道,我在家是拿惯主意的,等会儿我提出来,你来说让阿娘她们一起上京,免得阿娘心里不舒服。”
“这倒没什么,只是阿娘恐怕不会答应,到了开封,先不说住处的问题,一家人的开销也不是小数,阿娘节俭惯了,恐怕要等我们考中,得到朝廷任命,再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