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穿之东坡妻+番外(125)

作者:奚月宴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王浮叹了口气,也不再坚持让他们跟自己一起吃饭,只端了碗筷默默吃饭, 等她吃完了,董阿大和音娘才拉了方三娘和孙小树一起,把桌上的剩饭剩菜都吃了。

王浮走的时候, 方三娘拿了个小竹篮给她,里面是半篮子青菜和几个鸡蛋。王浮没说什么,

接了下来,只是方三娘回家整理厅堂的时候,发现茶盏下压着半贯钱。

王浮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就去庄子各处巡视了。看过各处的田地之后,她有两个想法一,董阿大虽然有时迂了些,但人是忠心能干的,她的交代都执行地很好二,穷,一穷二白,什么基础农业设施都没有,路都没有。

“要致富,先修路”,这可不是什么假大空的话,尤其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一般来说,渡口和道路交汇的城市更容易发展起来,也比其他地方富裕,而孙家庄——暂且如此命名吧,孙家庄在矮山脚下,离最近的一条江也有五六十里远,既不能“靠山吃山”,也没有便利的交通。

王浮想了一夜,第二天把孙家庄的所有人叫了过来。

“从今日起,你们便不再是我王家的佃农……”底下的佃农一片喧哗,以为王浮不肯把地租给他们了,有几个都跪下来求她了。

“诸位莫慌,我还没有说完,你们不是我们家的佃农,你们是我家的雇工,自即日起,庄上田地全部种植蔬菜果木,桑树和茶树,庄上诸人,除日常照顾田地之外,十五岁以下孩童,不论男女,来此处读书识字十五岁至五十岁青壮男女,男子养猪,女子养蚕缫丝,病弱或年老者可自度其力,来这里领取任务。工钱按数量和效益计算,最低不会少于一贯钱一月,最高不设限……”

王浮又把庄上所有田地的安排都说了一遍,包括一些沤肥、育苗、药物除虫、保墒排水的注意事项,她都不厌其烦地说了,至于养猪场,过几天青神的养猪场就会派人来接手,他们还会带来种猪,不用王浮操心。

虽然听不太懂,但佃农们知道,他们再次失去了土地,看向王浮的眼睛里,再没有了光彩和热络的情绪。“士农工商”,那劳什子“雇工”难道不是在折辱他们吗?还要孩子读书,他们哪里有条件让孩子读书呢?纸笔不要钱?先生不要束脩?都是异想天开、不食烟火的小娘子才想得出来的荒唐事儿。

王浮并非没有察觉,但她知道自己是对的。

董阿大送王浮回城之前,召集所有人又开了一个会,替王浮解释了她的所有安排,佃农们这才明白,他们的孩子可以不花一分钱就读书识字,而他们,如果认真做活,一人一个月最少可以赚到两贯钱,完全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买粮吃。所有的后患都被扫除了,人们这才明白王浮的苦心。

回到城里,王浮开始着手准备另一件更重要的事。

她需要钱。

从孙家庄回来后,她想到了一件很重

要的东西,水泥,因为还记得水泥的基本配方,她又想起了煤炭和小苏打,这两样东西都是现在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的。

她找来王家负责采购各种东西的大管家林洋,林洋家里是世代为奴的,只不过他的出身更好一点,一直都为高官和富贵人家服务。王家发展得越来越快,身为女子的音娘和识字不多的董阿大已经不能满足王家对外交往的需求了,所以王浮就在刘夫子的帮助下认识了林洋。

林洋的父母通过努力已经脱离奴籍,带着一大家子从东京搬回祖籍所在地益州,可终究是生活不易,不似以往在富贵人家不愁吃喝还有各种赏钱赚,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钱也因为一次投资失败而花光了,一家人挤在益州城中一间狭小的院子里,孙子出生都没有地方住。林洋今年四十二岁,他的妻子朱氏三十九岁,都是宅院里的一把好手,可终究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上层社会,不懂得下层人民群众的生存之道,才走到这般落魄的地步。

山穷水尽之时,王浮通过他们昔日认识的刘夫子找到了他们,因为打算重用他们一家,王浮不得不按照这个时代的方法,让他们签了卖身契,以防家里的秘密泄露。如今林洋是家里外院的大管家,他妻子朱氏是内院的大管事,与音娘平起平坐,林洋的几个儿子儿媳妇也都在王家各处就职,他的长子林舟很有才干,跟着王方在外行走,各种事务都安排得极好。

对待这一家,不像本来就忠心耿耿的音娘夫妇,有情义羁绊,也不像外头雇的书籍铺掌柜,直接发丰厚的工资就行了,王浮决定,将王家总收益的百分之一给予林家一家,只要王家还在,林家永远会是王家最忠诚的伙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