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敢十二岁那年,某日与同窗出门游玩,他六岁的同母妹妹阿俏,却在家中的荷花池里,溺水身亡。
李敢认定了继母就是凶手,但他没有证据。
继母在出事当时,就雷厉风行地杖毙了在场的几个下人。其中包括李俏的丫鬟和乳娘。
李敢回家后,发现妹妹没有跑出来迎接自己,就觉得有些不对劲。等见到妹妹的尸身,他差点当场就疯了。
李敢要求父亲为妹妹主持公道,父亲却不相信他,反而认定他素日里就一直对继母猜疑不断,是为不孝,罚他跪祠堂忏悔反省。
李敢在祠堂跪了大概一炷香的功夫便不肯再跪了。
他抱着母亲的牌位,硬闯出了家门。
当年这件事情,闹得很大,几乎整个京城权贵圈都轰动了。
父皇原本还没有立储。
听说了李家的事情之后,将李敢和他父亲都召进宫,跟他们聊了聊。结果却跟众人意料得很不一样。
父皇听了事情的经过和东乡伯的辩解之后,并没有直接出手惩治东乡伯的继室。甚至对这件事的始末视而不见,未置一词。
只是收了李敢做了三等御前侍卫,并且赏赐给他一套地处内城的两进小宅子,允许他分府别居,单独立户。
至于李敢母亲的牌位,暂时交给李敢亲自保管。但将来东乡伯百年之后,李敢母亲的牌位还是要送回到李家祠堂的。
双方都对这个结果不够满意,但父皇金口玉言,既然已经做出了安排,东乡伯和李敢都只能谢恩。
李敢离家,算是彻底脱离了李家的庇护。但他又成了父皇的侍卫。只是大家不知道,父皇对他,到底是一时兴起,还是挂在心头。
所以,刚开始,所有人都在观望,倒也没有哪个不长眼的敢欺负他。
这件事的影响,迅速波及了每一个权贵家庭。很多权贵家的后院,都成了乱箭齐发的战场。
数日后,父皇突然就直接颁布了立储的旨意。
第051章 哪来的猴儿啊(二)
立储这件大事,远远比李敢与东乡伯闹翻,离家出走、分府别居,更值得京城权贵圈的众人关注。
父皇春秋正盛,若不是受了东乡伯家后院的刺激,怎么会这么早就立储?
自己当年才刚九岁而已。
在诸位皇子中,既不占长、也不占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名声,母家无论在朝中还是军中,都没有什么凭仗。而且,母妃一直不如淑妃受宠,也不比贤妃家世好……
不论是母妃、还是自己,当年都没有想过,这个储位竟然会落到自己头上。
母妃其实一直都活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从来都没有肖想过那个位置。
她甚至不求恩宠,只求不要惹了父皇的厌,好确保自己这个不受宠的皇子,能在后宫这种险地之中,平安长大……
立储的旨意一下,自己和母妃,瞬间就被抛到了风口浪尖。
后宫前朝,顿时风起云涌。
各方势力,各种博弈和站队,各种合纵连横,甚至还有个硬闯宫门、想要刺杀自己的……种种状况,简直让人防不胜防。
这都是八年前的事情了。
这个过程中,无数次危机,李敢都一直坚定地选择了站在自己这一方。
现在,连自己的嫡长子都已经三岁了。
储君略有一丝怅惘地收起了回忆的神色,低头看向太孙。
太孙的模样和他母妃很像。皮肤比自己还白净。脸蛋儿圆圆的,眼睛也圆圆的,右边脸颊还有个一笑就露出来的可爱梨涡。
也不知父皇是怎么想的,竟然在这小家伙儿刚满一周岁的时候,就跟立储一样突然地直接册立了太孙。
有时候,储君心里忍不住有几分怀疑,父皇兴许是故意要把自己这一家子放在火上烤。
不行,不能再想了。
再想下去,简直就是对父皇不敬啊!
储君将心头偶尔泛起的疑惑压了下去,牵住了太孙的手:“好孩子,要是困了就睡会儿吧,咱们留在这千户营算了,别再误了你李叔叔查案子。”
太孙用小拳头揉了揉眼睛:“我不困。我要跟着李叔叔。”
大概是起得太早了,或者是昨晚上没睡好。
太孙虽然嘴上说着不困,眼皮子却一个劲儿往下掉。
别说储君这个亲爹,就是李敢看着,都忍不住有些心疼。但把他们这两尊大神留在千户营,他实在是放不下心来。
谁知道千户营背地里是哪一方势力的地盘?
最后,李敢便让千户营的人备了一辆马车,把车身里头稍微改装了下。
多铺了好几层棉被,车厢内壁上也挂上了柔软细密的毡毯。连马车内部固定的桌椅都用柔软的毡毯包裹了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