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不断说服自己,在心中列出诸多好处,以此安慰自己,不可贪图一时的富贵,看长远才是真的,否则他真的不知写不写得下去。
这是他第二件要做的事:辞爵表态,挽回威信。
写好折子的同时,薛平也理清了想法,下定了决心。
他明日上朝,便将这封折子上奏,皇帝驳回不驳回,他不知,但此番姿态,他一定要做足给世人看才是。
想通是想通,只要一想到刚得的忠义伯,还没捂热,便要亲手推却出去,他便心痛难耐。
任谁将已得到的爵位辞去,都会心痛,此事他自己做下的决定,若是自己的儿子和薛家宗亲知道,觉不会答应,到时还会与他闹。
将写好的折子放得远远的,不再去看,薛平仿佛累了一场一般,面色充满疲惫。
叹息一声,他还要处理第三件事,那便是郭家之事。
自己那个侄子,他是了解的,能伸能屈,心狠手辣,没有什么礼义廉耻可言,如豺狼一般,有肉便是娘。
若是他不做点什么将人稳住,恐怕真要干出什么事来。
信上威胁他提到的那份名单,让他心惊肉跳,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便是郭能是诈他的,他也不敢赌,无论如何都得稳住人才是。
都怪那群蠢货,一群废物,这么多人,连两个人都杀不不了,要他们何用!
一想到此事,薛平心底就涌起一股戾气,烦躁不已。
他招来薛长贵,问道:“听说有人到顺天府状告郭能,囚禁了家中独子?”
薛长贵恭敬答道:“是,老爷。”
“确有此事?”
薛长贵接着道:“确有此事。此人姓孙,名达,乃是扬州府主营茶叶的商贾,北上行商来了京城,与郭家少爷在生意上有诸多冲突,郭少爷每每落于下风,有风声道此人想掺和皇商之事,郭家少爷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此人独子给抓了,自那时起,此人便听话得很,再也没给郭少爷添麻烦。只是如今郭家出事,那人便出来落井下石了,又确从郭家地牢中搜出了那人的独子……”
“蠢货!”薛平狠狠一拍桌子,打断薛长贵的话,破口大骂道:“外朝有老夫,内宫有婉君,他的皇商身份稳得很,何愁这些人!真是鼠目寸光,妇人之仁!”
既然已把人得罪了,那干脆把人往死里整,让人永不翻身。
竟还留个祸端在手里,一抓一个准,真是愚不可及!
薛平气得发抖,发怒过后,却没法子,只能认命去收拾烂摊子,吩咐薛长贵与那个孙达“商量商量”,让人先行撤诉,其余再说。
先将此事收拾好,那五百斤私盐,毕竟不是郭能干的,像他侄儿这种自私自利之人,最重要的是祸不到自身,其余不管是亲身父亲还是兄弟,都可抛弃。
他若让那孙达撤回状纸,将此事平息,最起码可以让郭能看见确实在为他收拾烂摊子,把人稳住。
至于捞出郭家,真是痴人说梦话,被内卫司抓去的,有几家能完整无缺回来的?
只有他那愚蠢的侄儿,才如此天真。
不过……
他心念一动,此事似可利用利用……
他沉思起来,郭家毕竟是他的连襟,出了事若是不闻不问,难免名声不好,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世家大族和追随者对他有诸多猜忌,若是他不管,恐怕那道折子上了,也会对他有所怀疑。
要是他在朝上对郭家之事问个几句,表达出他先头不明原委不敢置评,如今知道真香,先痛批一顿将自己摘干净,再为郭家求求情,做做样子,结合折子,岂不是就能挽回人心?
想到此,薛平长长舒了一口气,心中开朗了许多。
“老爷,那小的去办事了?”薛长贵犹疑不安。
就这么一会儿,他看自家老爷面色阴晴不定,几经变化,最后竟肉眼可见的好了许多,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不敢问,也不敢走。
薛平醒过神来,心情大好,道:“还有一事,需你去办……”
第676章 又出了什么事!
说着,薛平对薛长贵招了招手,示意人凑近些。
待人靠近,他低声说起来,要交予薛长贵一个秘密任务,以郭家仇人的名义,许以黄金千两,请民间高手来买两条人命,万不可让人察觉了。
待说完,他阴厉警告道:“此事只可经你之手,不可多一人知晓,若泄露了消息,唯你是问!”
“是,老爷!”薛长贵点头,神色凝重地应道。
他以为自家老爷放弃了,没想到啊,不过郭顺的确很难对付,老爷这个法子好。
“去办吧。”薛平挥手让人去办。
“是。”薛长贵利索地应一声,脚步匆匆走出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