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关于景帝的真实情况,不能让外人知晓,否则的话会引起轩然大波。
谢邙已经完全恢复了,她深知,这其中多亏了孟清澈多日来的照看。
男儿家总是心细些的,会给她带一些补血补气的食物,有什么好吃的糕点,也会给她带一份。
她不喜欢到院子里晒太阳,但在孟清澈的建议下,她养成了每日都出来透透气的习惯,如此下来,比预期好起来的时间提前了不少。
有他在,将军府好像也多了一丝人烟气。
但自她说了那番话后,孟清澈的反应很大,还说不会再来将军府了。
可她总想要再试一试。
若是不成的话,那她就活该孤独一世。
纪清阁对谢邙的恢复速度表示了惊讶,同时也觉得这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而且谢邙那么快就回到了朝堂之上,谈家人势必会恨得牙痒痒,可武将对谈家不满已久,谈家又不能再拿谈敏的事做文章了,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谢邙是东宫一派,而平阳侯表面上是中立,实则也是东宫的人,可以说谈家这辈子都没有希望能将手插到京郊大营里了,但偏偏谈家仍旧心存希望。
纪清阁跟谢邙简单说了两句之后的安排,谢邙才发现纪清阁手里拿着的并不是折子,而是一本教人做菜的食谱...
纪清阁注意到谢邙眼里的探究,无奈解释道:“太女夫又怀身孕了,这次害喜得厉害,什么都吃不下,好不容易有想吃的了,说是想吃孤包的饺子,可你也知道孤并不擅这些,就只能先找些食谱看看。”
其实对于纪清阁现在做什么,谢邙都不奇怪了,但不由得感叹了一句。
“太女殿下还真是好福气。”
纪清阁不可置否的笑了笑。
次日的早朝,孟大人上奏弹劾谈家一派的一位得力官员,强抢良家民男,还藐视律法,草菅人命,谈侍中却抵死不认,反咬孟大人诬蔑,朝堂上争辩得势如火竹。
孟大人都年过四十了,人虽生得清瘦,但丝毫不甘示弱,毕竟御史台的御史,各个都不是吃素的,若不然怎会有胆子上奏,胆小些的,怕是早都告老还乡了。
孟大人将证据都列得明明白白,只需要移送大理寺核查便可,谈侍中的辩驳丝毫没有说服力,最后眼看着还是保不住手底下的人。
谈侍中阴沉沉的盯着孟大人。
在她眼里,御史台就像是一只狗,逮着谁就咬谁,孟筝这个老匹妇,更是从一开始就跟她不对付,试问京城的世家大户,哪家手上没有几条人命?她倒装得一股清流。
早朝还在进行,谈侍中在冷笑两声后,就挥了衣袖离去,完全不将其他人,包括暂代朝会的纪清阁放在眼里。
若是景帝在的话,谈侍中定然是不敢这样的。
此举不过是仗着自己资历老,不把储君放在眼里罢了,同时也在向其他世家传递出一个讯息,谈家如今的地位非同凡响,若是景帝真的病重,太女能不能顺利登基,还是个未知数。
孟大人出宫后,刚准备上孟家的马车,便看见谢邙腰间佩着刀,骑着马过来,对她道:“皇城近来不太平,由卑职送孟大人回去吧。”
虽然孟谢两家退婚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但孟大人依旧还是跟谢老将军有来往的。
孟家的姻亲本就复杂,像是这种事,从前也不是没有遇到过。
不得不说,其实孟大人是打从心底里欣赏谢邙的,但到底是年少轻狂,在对待婚姻大事这方面却并不成熟,是以她现在对谢邙的态度并不亲厚,只是当作在朝为官的同僚,维系表面罢了。
孟大人以为太女殿下担心谈侍中会对她下手,所以才派了谢邙来的,便点了点头。
之后一连好几日,她都会在皇城门口等着孟大人,孟大人倒也不好次次都对她冷着脸,只能盼着什么时候能找到谈侍中那个老狐狸的把柄,这样就不用太女殿下再找人护送她了。
苏兰玉是个有耐心的好师父,加上越临的头脑本来就灵活,短短半个月下来,越临就已经能够认识几百个汉字了,虽然写起来还是有些不规范,但应对日常的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苏兰玉看着越临的脸,越临中原话原本说得很不错,现在又学会了中原字,除了她这张充满异域风情的脸,以及那只紫色的眼睛,其他的倒真的跟中原人别无二致了。
越临将一张纸塞给苏兰玉,苏兰玉低头一看,却见上面写的是三个极其端正的汉字,一看就是刻苦练过很多回的,连起来就是苏兰玉,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