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清阁颌首,“是,父后。”
林后让英崔拿了东西过来,道:“我这儿还有几份补品,都是对孕夫身子有益处的,你带回去,对了,正好叫章老太医随你一起去东宫,给那孩子把把脉。”
章老太医是林后的心腹,最是知根知底的,毕竟这可是东宫的第一个孩子,虽然还没正式对外公布这个消息,但还是小心谨慎一些为好,免得被其他人钻了空子。
就算林后不说,纪清阁也是有想让章老太医负责苏官这胎的想法,章老太医的医术是太医院之最,而且之前还给苏官把过脉,也不算是完全陌生的太医。
纪清阁在椒房殿待了将近两刻钟后,宫人通知说,景帝那边已经遣散了朝臣,林后知道她还有正事要忙,便先叫她去景帝那儿。
纪清阁向林后行礼告退。
纪清阁离开后,林后显出了些许疲倦,英崔赶紧将手炉放进他怀里,忍不住道:“君后,这天寒地冻的,您得更加注意着些身子,要是您现在就倒下了,到时候可还怎么帮太女夫照顾小殿下。”
提到还未出世的皇孙,林后的脸上露出了笑意,轻轻点了点头,“你说得是。”
他在世上的亲人本就不多,真正血脉相连的更是屈指可数,如今乍然有了个新生命,他是打从心底里欢喜的。
纪清阁到御书房时,看见伺候景帝的内监正在捡散落在地上的折子,不难猜出景帝在聆训朝臣时,肯定是发了不小的脾气,她身上还有未散的怒气,周遭的气压都低了好几个度。
在看到纪清阁时,景帝的面色总算缓和了一些。
“终于回来了,可有给你父后请过安了?”
景帝刚才的确是正在气头上,不想让女儿被波及,便先让她去了椒房殿。
她知道林后虽然表面上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但实际上心底里很牵挂唯一的女儿,夜里还会起身,翻看女儿小时候习的字。
纪清阁微微垂首道:“方才已经给父后请过了安,内监通知儿臣说母皇得闲了,儿臣便立马赶了过来,特将呈送江南的盐报给母皇。”
这地上的折子一时半会儿捡不完,内监只好停下了动作,把太女殿下的盐报先送到了景帝的御前。
这两个多月里,景帝也听到过一些江南传来的消息,纪清阁初到金陵不到半月,便查清了金陵的盐账,如果不是证据罗列得清清楚楚,就连她也不敢相信一个小小的太守,居然敢中饱私囊那么多。
景帝一开始是先帝女儿中最不起眼的,就等着上头的任意一个姐姐登基,她好做个闲散的王女,但谁料公主们之间斗得你死我活,就连先帝最看好的公主也死在了争斗之中,最后居然就只有远离在权力圈子的她幸存了下来。
她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帝王教育,生父出身也不高,引来不少大臣的反对,初登基那几年,若不是依仗着恩师,她怕是早就坐不稳这个皇位了。
正也是如此,纪清阁一出生,她便为女儿安排了授诗书,通政理的名儒,外加好几位朝中地位举重若轻的辅佐大臣。
如今景帝有时候都能在女儿的身上隐隐看到先帝的影子。
先帝是位名垂青史的明君,只可惜没有早早定下太女的人选,导致姐妹相残。
景帝看完盐报,终于露出了今日的第一个笑容,这哪怕真的让谈侍中去查,恐怕不会如此干净利落,简单明了,还抽丝剥茧揪出了不少罪该万死的贪官,不仅将江南的官场好好肃清了一遍,还得了不少百姓的赞誉,这让她十分满意。
景帝龙颜大悦,也让内监都松了一口气,要知道刚才有大臣弹劾太女殿下,景帝险些都要动手了。
纪清阁捡起脚边的折子,刚瞥见里面写的一行字,便听见景帝问道。
“听说你娶的那个小太女夫怀孕了,几个月了?”
“回母皇,三个月了。”
景帝早就在林后那里听说了,现在也只是象征的起个话头,她将盐报放到一旁,随口道:“云南最近上贡了一批金银珠宝,你父后向来不喜欢这些俗气的东西,便都赐给你那个小太女夫吧。”
其实对于纪清阁那个足足比她小了七岁的太女夫,景帝是有些不满意的,在婚后第一日敬茶的时候,看到苏官那张稚气的面庞,就觉得她这个小太女夫年纪着实太小了些。
这样的小娃娃如何能做好太女夫,以及日后的一国之后?
其实也并不是她太挑剔,只是她一直觉得,像林后那样端庄贤淑的男子才能撑得起正宫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