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氏在上面还绣了几朵莲花,他精湛的绣艺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苏官低下头,发现自己肚子上的肉好像又多了一点,他明明都还没吃饱呢,难不成是真的吃胖了很多?
顾氏听到了小外孙发出了委屈的哼唧声,刚望过去,便瞧见苏官哭丧着一张脸,嘴巴撅得老高,抱住自己哭诉道:“外祖父,我好像真的长胖了。”
顾氏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他笑着抚了抚苏官的头,“胖了才好呢。”
话虽是这样说,但顾氏看不出来他除了脸,哪里还多长了肉。
苏官低头纳闷道:“可是我就是贪睡,贪吃了点,以前都不会胖的啊。”
顾氏看着他抱着膝盖蹲到了地上,一副怎么都想不通的苦恼样子,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想法,但看着他稚气未脱的脸,还是否认了。
这个年纪的孩子,本就是贪吃贪睡的,他小时候也是这样子的,算不上是稀奇。
这夜苏官伏在顾氏膝头,闻着他身上儿时熟悉的气息,听了好几个新的故事,还学会了一首新童谣,才把自己长胖的事暂时忘在脑后。
第二天用早膳,苏官看着一桌子他爱吃的早点,本来是想要少吃一点减肥的,可是胃里好像有一只大馋虫似的,他还是没忍住,最后吃得饱饱的。
顾氏见他撑得都揉起了肚子,道:“今天天气好,要不要让你外祖母带你去坐船,顺便也能消消食?”
苏官感觉自己全身的筋骨好像都是软的,他问道:“那殿下去吗?”
顾氏道:“这个我倒是不知道,不过囝囝要是想太女殿下陪你的话,不如去问问她?”
苏官昨晚才故意在信中写了那行字,好让纪清阁看不见也吃不着他,顺便还能让纪清阁想他一晚上,这会儿若是一大早就去找她,岂不是自投罗网?
他的头顿时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宋员外有晨钓的习惯,纪清阁遇到她,又跟昨日那样闲聊了几句。
景帝也喜欢钓鱼,曾经还手把手教过纪清阁,只不过御花园那条河并没有多少鱼,都是宫人们为了讨景帝欢心,故意放进去的。
景帝每次钓上来鱼,都会拿到椒房殿给林后,林后见她提着足有十斤重的肥鱼,还感叹御花园的风水养鱼,知晓内情的他十分配合的没有说破。
宋家园子里引的是活水,河里面都是土生土长的鱼,也不知是吃什么长大的,个头倒是不小,纪清阁见宋员外不一会儿就钓上来了好几条。
她正想挑只最肥的,想做成鱼汤好好给小外孙补补,管家却来了。
“主君说让您带小少爷去坐船玩,小少爷早膳吃撑了,得动动才好。”
宋员外将鱼竿放到一边,看向纪清阁,“太女殿下可要一起?”
纪清阁想起等会儿还有事要忙,而且苏官是跟着宋员外出去,她也放心。
宋员外知道她日理万机,点了点头,将挑好的鱼递给管家,嘱咐道:“这条鱼送去厨房,炖上两个时辰,等官官回来就能喝了。”
顾氏给苏官打扮的时候,才发现他手上多了个玉翡翠的镯子,质地通透,瞧着便是上乘货色,不禁笑问道:“这可是太女殿下送给你的?”
苏官脑袋里正想着管家刚才回来报的信,外祖母邀殿下去坐船,殿下却说有事要忙不去了,明明盐务的事情都查得差不多了,哪里还有事要忙呢。
哼,不陪就不陪了,反正他还有外祖母。
他看着自己手腕上的镯子,跟顾氏道:“才不是,这是姐姐从云南给我带的玉料,我自己打样做的。”
他抱着自己的胳膊,赌气道:“殿下只知道送我银票,还有小元宝,我的箱子都快放不下了。”
顾氏从他的语气里听出了几分不开心,却不明白他为何生起气来了,手落到他的肩上,温笑道:“囝囝,难道这样不好吗?”
苏官的声音一下子就低了不少,“我没说这样不好,就是...就是...”
苏官搂住顾氏的腰,毛茸茸的脑袋埋进他的怀里,软声委屈道:“外祖父,我也不知道嘛。”
顾氏温柔的摸了摸他的脑袋,“乖囝囝,没事的。”
纪清阁手底下的人办事效率很快,只花了一晚上,便将宋家近来的情况都调查得清清楚楚,只是京城那边离苏州有些远,还需要几日才能有回信。
纪清阁听完暗卫的禀报,忍不住拧起了眉头。
“孤记得朝廷并未下明令,玉矿要归官府开采。”
苏州太守并未牵涉盐务一案,加上苏州这些年一直都给人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的印象,这让纪清阁还以为她是个难得本分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