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萧沉韫信步走到他面前,如睥睨蝼蚁一般,尊贵无上地冷眼瞥他:“九王身为太子,乃是大庆储君,而周御史是一品大臣。你们二人拿着一封凭空杜撰的、所谓的匿名检举密函,便集结锦衣卫封锁摄政王府,意图捉拿本王御前问话……”
萧沉韫冰冷至极的目光,凌厉地扫向所有官员,一字一句,隐有怒意:“诸位,不觉得太过草率?”
“草、草草率……”被吓到六神无主的御史中丞赶紧接话,恨不得把脸埋进坑里。
“太子殿下?不觉得太过草率?”萧沉韫看着跪在他脚边的萧瑜,面有薄愠。
萧瑜跪的是萧睦,可萧沉韫走到他面前,仿佛跪的就是萧沉韫,气场也陡然矮了好几截,无论他说什么话都感觉有些卑微。
毕竟,跪着说话的人,就是低人一等。
萧沉韫看了一眼大内总管德宁,德宁赶紧眼观鼻鼻观心。
“陛下。”萧沉韫直视萧睦的双眼,“臣十五岁参军,为大庆疆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萧沉韫解开上衣,露出健硕而蓄有力量的肩膀,还有背部几道的狰狞旧疤,声音威严坚毅:“这道疤,康德三年,我领兵千人,征战图邺城。”
“第二道疤,五年前,我平息焦洲治乱,重伤昏死八天。”
“第三道疤,四年前鏖战北狄,孤身潜入腹地,剥了十名敌将的人皮。刀伤只差一厘,便能要我的命。”
“这些伤,每逢阴雨寒冷天,我都会疼。”萧沉韫淡然一笑,面不改色的穿好衣带,“其余刀伤,诸位还要看吗?”
他的话,犹如一记记耳光,无形中扇的在场所有人脸颊滚烫疼痛。
萧沉韫道:“哦,对了,心口处还有一指长的剑伤。可惜西戎刺客武功差了些,不然本王已经躺进皇陵里,接受诸位大臣的祭祀了。”
这句嘲讽,让在场人纷纷羞愧地低下头。
周御史满脸涨红,嗫嚅着嘴角,狠狠磕了一个头:“老臣率御史台所有人,向摄政王磕头谢罪,此事是老臣一时不察,受检举之人蒙蔽……”
第四百零一章 卸去摄政王官职
萧沉韫瞥了眼磕头认错的周御史,目光清正坚定:“本王身上每一道伤,既是战绩,也是证明。”
那些企图污蔑他通敌叛国之人,其心可诛。
这是萧沉韫这辈子宁死不屈也不会承认的罪名。
台下大臣纷纷自行惭愧,龙椅上的萧睦也有些做不出,脸色有些复杂:“嗯……摄政王之忠诚,天地可鉴。朕也是受人误导,摄政王不要往心里去。”
“陛下猜忌臣,疑臣不忠,臣深表遗憾。既然如此……”萧沉韫话语一顿,卸下腰间摄政王官牌,双手敬呈放在桌上,冷呵一声,淡然道:
“臣愿辞去摄政王官职,赋闲在家,娶妻生子,做一个闲散之人,此后不再过问朝堂之事。”
话罢,萧沉韫在众臣诧异、震惊的目光中,一步步走出金銮殿。
“慢、慢着!”萧睦豁然站起身,心里暗叫糟糕,喊道,“此事纯属误解,摄政王你不要介怀——”
“臣弟没有介怀。”萧沉韫面无表情地淡淡道,“臣只想卸官归家罢了。”
这次,萧沉韫不再有任何停留,直接走出了乾清宫。
他离开的背景过于坚决,御史台和锦衣卫的人都有些心情复杂……
周御史接到密函,有人言辞凿凿地检举摄政王通敌叛国、行巫蛊之术,担任百官监察之职的周御史又将此事禀给了萧瑜。
萧瑜联合三司,声势浩大地围了摄政王府,风声走露之快,只怕文武百官都知道了!
很快,天下百姓也会知道,是萧瑜、周御史、锦衣卫拿着莫须有的‘证据’,去捉拿摄政王,寒了萧沉韫的心,所以他才会辞官。
萧沉韫勤政爱民,被百姓奉为战神、保护神,颇得民心。
百姓们又怎能看着自己爱戴的战神,遭此误解?必然引起民愤,从而怪罪萧瑜等人。
是他们,逼走了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萧睦脸色铁青,凝视着宫门方向,气的胡须微微颤动。
萧沉韫嘴上自请辞官,却没有上交兵权。
再往深处想,这其实是罢官……
因为萧沉韫无错,哪怕不再当摄政王,萧睦也无法夺了他兵权。
辞官,却不交兵权,这于帝王而言,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何况,闹了今日这么一出,舆情和民心都会偏向萧沉韫那边……
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萧睦真是被架在火上烤,举步维艰。
萧睦现在,不仅要哄着萧沉韫继续当这个摄政王,还要防止他轻举妄动。
“砰!”地一声惊响!
萧睦将桌上的茶壶杯盏全部狠狠掷向御史台官员,还有萧瑜,勃然大怒:“一群酒囊饭袋!全给朕滚、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