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待了片刻,见赵夕颜脸上有了倦色,便张口告退。
赵夕颜打起精神要送,好脾气的徐莹第一个恼了:“娘娘这是拿我们当外人了。娘娘身子还没好,就在寝宫里待着。我们有手有脚的,又不是不识路,哪里就要送了。”
难得见徐莹绷着脸,赵夕颜也有些发怵:“三姐别恼,我不送就是。让玉簪海棠送你们出宫。”
徐莹面色一缓,嘱咐赵夕颜好生休息,这才离去。
到底年轻底子好,将养了三天,赵夕颜便痊愈了。
小花儿小果儿几天没见亲娘,被赵夕颜抱着,两张小胖脸贴在娘亲的脸,蹭来蹭去,不时还要亲一口,亲热得不得了。
赵夕颜心尖都被萌化了,将一双儿女搂在怀里亲香。
都说孩子落地后一天一个样,兄妹两个出生的时候不足月,个头小小的。如今半岁多了,养得白白胖胖,眼睛黑亮,小嘴红润,可爱极了。
几日没去仁寿宫了。赵夕颜趁着阳光明媚之际,带着孩子去仁寿宫请安。
苏太后听闻孩子来了,亲自迎了出来,口中笑着嗔怪:“瞧瞧你,身子刚好,多歇一歇才是。怎么又急着来请安了。哀家好手好脚的,哪里就要你请安了。”
话是这么说,心里却高兴得很。伸手抱过小果儿,又招呼苏环抱小花儿。
苏环闲着无事,一天有大半时间都待在仁寿宫陪伴苏太后。胖胖的小花儿一入手,胳膊一沉。小花儿咧着小嘴笑。
孩子的笑容天真绚烂,极有感染力。
苏环忍不住也跟着展颜笑了起来,然后抬头看赵夕颜,抿唇笑道:“这几日,宫中沸沸扬扬地传着娘娘贤后的美名呢!”
苏太后会心一笑,接了话茬:“哀家也听说了。”
赵夕颜:“……”
这件事,注定要成为她皇后生涯中第一个抹不去的笑话了。
第454章 番外之贤后 (四)
苏太后见赵夕颜羞窘的模样,不由得哑然失笑:“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当年哀家的美名,你以为都是怎么来的?”
“还不是靠着苏家人四处张目传言,众人听了一回好笑,听到三回四回,听得身边人都这么说,自然也就都这么认定了。”
“再者,你确实做了许多旁人做不到的事。当日在宫中,你操持太子丧礼,后来宫变,你稳定人心,及时派东宫亲兵去增援。一桩桩一件件,大家都看在眼底。所以,皇上夸你的时候,众臣也跟着交口称赞不已。”
“这是你应得的,不必羞臊,只管挺直腰杆。以后,逢迎拍马的人多的是,会说得更肉麻。你可得早些适应。”
前世她背的是乱世妖妃的恶名,不知多少人在背地里唾骂。
今生她却是大晋贤后,人人称赞。
这种感觉,实在微妙。
赵夕颜定定心神,轻声道:“太后娘娘说得有理,以后我听到这些赞美之词,就厚着脸皮全部笑纳了。”
苏太后莞儿一笑:“这么想就对了。”
苏环也跟着笑了起来:“娘娘为了筹军饷,册封礼分外简薄。这个年连一身新衣都舍不得做。生病了,皇上要守着,娘娘半点不恃宠生娇,劝皇上去上朝。这一桩桩一件件,都配得上贤后二字。”
赵夕颜失笑:“堂嫂这般夸我,我脸都红了。”
赵夕颜口中这么说,到了私底下,少不得又拧了夫婿一通。
徐靖诶哟诶哟告饶,一转身继续狂吹赵皇后。qδ.ne
就连掌管国子监的赵元明也听了一耳朵。
国子监里的学生多是官宦子弟,家在京城的可以日日回家,不知从哪儿听了一嘴,便当做最新戏奇闻异事拿出来吹嘘。
“听说皇后娘娘从小聪慧过人,过目不忘,博学多才。如果是男儿身,能参加科举,定像赵祭酒那样,一举夺个状元。”
“皇后娘娘生性简朴,心忧国事。为了猛虎营的军饷,连册封典礼都简薄得很。”
“我听说,皇后娘娘病中还不忘催促皇上去朝会。有这样贤良的皇后,是我大晋之福啊!”
“对了,我还听说,这位赵皇后生得倾国倾城,容色极美。”
“这还用你说,谁不知道啊!”
赵元明听了一会儿,轻轻咳嗽一声,不紧不慢地迈步进学舍。
喧闹的学舍瞬间就安静了。
新上任的赵祭酒学识渊博,且是皇后娘娘父亲当今天子的岳父兼夫子。不管哪一重身份,他们都得老老实实低头。更重要的是,做了二十年夫子的赵祭酒,举手投足间都带着夫子威严,令人敬畏。
赵祭酒今日亲自授课,讲的是前朝历史,还讲了一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贤良皇后。
下课后,赵祭酒拂一拂衣袖,飘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