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御史该不会又要挨廷杖吧!
就在众臣惴惴难安之际,龙椅上的新帝迅速调整坐姿,摆出最端庄的仪态:“孟御史所言有理,朕这就改。”
孟御史不再多言,退回原位。
众臣悄然松一口气。
这位新帝,自小被娇生惯养,淘气惫懒,任性大胆,和已故的太子徐竣截然不同。简而言之,这位就没受过正统的帝王教育。徐靖继位,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不过,众臣心里不免有些忧虑。
现在看来,徐靖也有自己的长处。至少能听得进臣子忠心劝告。
殊不知,徐靖心里都要气炸了。只是勉强忍着没发作而已。
等朝会过了大半,一直没有张口的新帝忽然宣布,要调任胶东军李骁进京做猛虎营统领。
李骁早有准备,立刻上前,高声谢过天子恩典。
高望心中有数,没有出声。
定国公世子同样没出声。
其余武将却心中不安。天子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提拔任用心腹掌管猛虎营。这可是一个不怎么美妙的信号。
果然,接下来天子发布了一连串的诏令。
幽州军的吴将军调任去了冀州军,冀州军的将军调至并州……
十三州的驻军武将竟是全都调换了。还不止这些,刺史也被调换了几个。
武将文臣几乎都炸了锅。吴将军上前,高声道:“皇上,末将统领幽州军多年,自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皇上忽然将末将调去冀州军,不知是何道理?莫非皇上是怕末将拥军自重?”
武将大多桀骜不驯,有一个张口,其余的武将顿时纷纷出言,个个义愤填膺。
“末将对大晋忠心耿耿,从无二心。皇上为何这般对末将?”
“既然皇上这般信不过我们,索性罢了我们的官职。另选武将!”
“对!皇上直接撵我们滚出朝堂就是。”
定国公世子面色一沉,转头怒喝一声:“都给我闭嘴!谁敢对皇上不敬,就是和我冯远过不去!”
众武将都被震住了。
文臣们也被定国公世子这一嗓子震住了。
定国公老持沉重,定国公世子为人谦和低调,父子两个都不是爱出风头之人。稳坐大晋第一将门的位置,在朝会上极少出言。定国公已经上了告老致仕的折子,定国公世子冯远顺理成章地接替铁卫营,成为大晋军中第一人。
冯远旗帜鲜明地站在新帝这一边,令一众武将始料未及。
金銮殿内从人声鼎沸迅速降至冰点,鸦雀无声。
高望也站了出来,沉声道:“皇上这么做,自有皇上的道理。我等身为臣子,应该听从天子号令调遣。你们这般喧闹,是要欺负皇上年少不成?”
众武将又被梗了一下。
李骁站直身体,目光扫了一圈,高声说道:“你们是平调,又没降职,为何咆哮朝堂?”
呸!
你从地方驻军到京城猛虎营,一路高升。我们从一地土皇帝到陌生地盘从头开始,当然要咆哮!
第437章 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帝(二)
别人敢怒不敢言,和李骁打过一架养了数天伤的吴将军是军中莽夫脾气,一点闷气都忍不下,立刻冷哼一声:“李将军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胶东军是你兄长李骥带出来的精兵,你靠着李骥捡了个现成的便宜。现在又是高升进京任职,当然说放就放。”
“我在幽州军待了二十年,军营里八千士兵,小旗以上的我都能叫得出名字。我领着他们打仗,心里都踏实。”
“我又没做错事,凭什么将我调去冀州军?冀州军早就被打残了,后来重新组建军队,也才五千老弱残兵,和我的精兵怎么能比。”
“我是个莽夫,大道理我说不好。反正,皇上一句话,就让我去冀州,我心里不服!”
吴将军心中不满,也是真真切切。他在幽州军二十年,凭什么现在将他踢走?
李骁心知一定要压下吴将军的势头,立刻接了话茬:“吴将军对冀州军不满,那你我换一换,你来猛虎营,我去冀州军!”
吴将军:“……”
他是莽,又不傻!
猛虎营是新帝的地盘。李骁是新帝旧友兼连襟,所以才被新帝选中执掌猛虎营。他算哪根葱哪根蒜,怎么能入得了新帝的眼?
不过,吵吵嚷嚷到这一步,也不能轻易退缩认怂就是了。
吴将军一梗脖子:“我又不是皇上连襟,不配去猛虎营!”
此言一出,众臣嘴角抽了一抽。
这个吴将军,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没见龙椅上的新帝面色不愉目光森森吗?被皇上这般“惦记”上,以后还有什么前途?
李骁不见半点羞恼,挺直腰杆道:“吴将军这话说得可不妥。朝堂上联姻结亲都是常事,照你这么说,周尚书是皇上姻亲,赵侍郎是赵皇后的堂伯,几位藩王世子还都是皇上的堂兄哪!他们是不是都该避嫌,以后退出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