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寻捏着纸杯,水是温的,他竟感到有些烫。
“我……”
“算啦,你回来了就好。”
齐寻点点头,将纸杯放在一旁。
王珂想起什么,转身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齐寻。
“房子我帮你打点好了,这是房屋租赁合同。”王珂说着,又从凌乱的办公桌面上找到一只圆珠笔,“你的要求不难,房子就在工作室附近,通勤时间十分钟,等会儿我带你去看看?”
齐寻将合同翻到最后,直接在末尾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王珂讶异道:“你也不看看?就这么签了?”
齐寻:“我相信你。”
王珂没由头一笑,说:“当初你跟我说你要回国,我还以为你是在开玩笑的。看来真是我想多了。”
毕竟国外的工作和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内不能比拟,尤其在摄影这个领域,很多技术都没有国外那么成熟。
坦白说,齐寻能从国外回来,甚至愿意加入王珂这个经营困难的摄影工作室,他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与齐寻取得联系的那天是王珂最困难的时候。
那时他的工作室有了很大的财政赤字,工资都发不出来。房租水电一扣,银行卡里就没剩下几个钱,再加之业务不多,几个合作的杂志社、广告商都不信任他们的工作经验,偶有几个活计,对方打来了的款项也都是杯水车薪。
那日王珂独自在工作室里呆到了深夜,愁得头发都白了几根。
他想不到对策,漫无目的地盯着电脑来打发时间。
就在他浏览邮件的时候,一封陌生信件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个邮箱他从大学时就一直在用,是他的私人邮箱,除了几个甲方和员工知道,他并没有告诉其他人。
带着这缕疑惑,王珂点开了信件,信件上面只有两个字:
王珂。
而王珂之所以能够判断出这是齐寻发来的信件,除了发件人的邮箱地址在国外,邮箱用户名是一串他无论如何也忘不了的中文拼音。
qingfengzhen。
那是他上大学时印象最深刻的一段经历。他记得那个片子的粗剪是由他完成的,包装名字需要有拼音,清丰镇这三个字他郑重其事地打了无数遍,不可能遗忘。
无端勾起一段回忆,王珂紧紧地握着键盘,当机立断回了一封过去。
对方没有很快答复他。
到了第二天,王珂才在邮箱里看到崭新的邮件。
他加了齐寻的新手机号,两人重新取得了联系。
老实说,王珂很欣喜,多年没有联系,他以为齐寻早把他忘了,怎么会想到五年之后,他们居然又有了联系。
他们的联络很简洁,王珂已然在社会耕耘多年,却依旧不觉得与齐寻的交流中带着什么龃龉。
齐寻的话依旧很少,字里行间却让王珂感到十分熟悉。这样的重逢,一下子把王珂拉回了学生时代,他还记得当初跟齐寻一起做项目的日子。
他们没有深聊,直到齐寻告诉他要回国。
当时王珂正在车里头,盯着短信里的这行字,十分慎重地打下一句话:“什么时候?”
“下个月。”
他坐在驾驶座,车外下着雪,白雪落得他大脑缭乱。这几日他喝酒应酬、招呼甲方、抚慰员工情绪,已然元气大伤。
他疲惫不堪,却在这条短信里找到了难得的力量。
王珂觉得,他之所以主动邀请齐寻来自己工作室帮忙,鼓起勇气试图说服这一切,都是这大雪促成的。
傍晚,雪不知不觉落了满地。在上海,这是很难得的自然天气,今年的冬天比往常要冷,路面结了冰,光秃秃的大树银装素裹,呼吸都变得可视化。
齐寻跟着王珂进了电梯。
王珂介绍说:“你的房子在九楼。”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钥匙,“这是房间钥匙,我帮你换了锁。”
齐寻:“谢谢。”
王珂笑道:“不用这么客气,该说谢谢的是我才对,你能回来帮忙,我可激动了好一阵。”
齐寻不知道回答什么,电梯到了,他跟在王珂身后,来到了一间门前。
这屋在整条走廊的最里头,齐寻主动开门,王珂在他身旁说:“这附近住的基本上都是我们行业的朋友。”他指了指不远处的几幢高大的建筑,“那里,大多都是杂志社、娱乐公司和广告公司,基本上一条龙包圆了。”
没等齐寻回答,王珂又自顾哀伤地说道:“所以这里的竞争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齐寻走进房间,王珂主动帮忙开了灯。
齐寻:“你为什么会把工作室选择在这里?”
王珂叹息一声说:“因为机会更多啊,五年前这里还是块开发不完全的区域,短短几年时间就物是人非了。我当时签了三年,那时房租价格还不贵,现在整整涨了 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