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是小美在一开始就向她们说的, 这个游戏很简单。
游戏过程中,不需要她们动用脑子来分析这些线索合理不合理, 哪里矛盾, 只要遵守小美给出的碎片化信息合理便是合理。
苏谣明白了:“这道题其实考验的不是推理,而是心理?”
田南栀点点头:“可以这么说。”
说到底,她们不过只需要猜小美的心思而已。
将她们回答的真相与小美相信的真相达成一致, 任务就能顺利完成。
五个人手上戴着的栀子花腕带应该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提示——
小美喜欢欺骗与谎言。
晏嘉皱了皱眉:“小美是想让我们给她一个假的真相?为什么?”
“也不能说是假的真相吧。”田南栀, “就像童话一样, 经过美化过的故事更能让人接受。”
只要小心保证这层美好的薄膜不会碎裂, 那么里面暴力肮脏与血腥的部分便不会流露出来。
从表面来看,这个东西就是美好的。
小美想要的应该就是这个效果。
话正说着, 几人走到小区院中,陈依然遥望了一眼那边还蹲在那里与布偶交谈的小女孩,看上去也是四五岁的样子,不禁又想起床底下的小美。
“可如果这不是真相,小美给我们提供的时间信息是怎么回事?”
苏谣敏锐捕捉到了时间线的问题,“她给出的时间,难道最后见到的不是杀人犯?”
可是红色真实并没有任何的反应……
“是、也不是,小美用连环杀人犯的身份代指了真正的凶手。”
田南栀转过身认真看向迷茫的四人,抬起两只手捂住眼睛。
“这样,就看不见了。”
也许小美给出的这部分信息就是单纯的没有[看见]。
只要挡住眼睛,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她知道凶手是谁,只是没有[看见]罢了。
晏嘉一下就反应过来了,瞪大眼睛:“是被子!”
被子蒙在脸上,小美就看不见对方了。
苏谣眼眸微动:“那杀死小美的……其实是小卖部的老板娘?”
可是为什么?她记得小美给出的形容词里,最好的就是属于老板娘的。
一个对小美那么好的人为什么要杀了她?
田南栀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放下了手:“你们有没有觉得这四个身份其实挺有意思的?”
小卖部老板娘、邻居叔叔和外卖小哥算是偏正常的身份,日常生活中小美跟他们打交道很正常。
关键就是这个[连环杀人犯],小美居然给出了这样一个身份。
不仅是杀人犯,还是连环的,这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都不常见。
好像小美就是专门设计这样一个身份,故意将穷凶极恶的罪推到这个身份的上面。
这也是最先让田南栀感觉奇怪的点,不懂为什么会存在这样一个身份。
后来摸清楚这场游戏的玩法后,她才了然——相当于安慰剂效应。
小美把不能接受的死亡真相冠给这个勾勒出的虚拟人物,反复警告自己这就是真相后,内心会稍稍得到一些救赎。
至于红色真实为什么没有反应,不仅是因为这个身份本身就是小美虚构出来的,她说什么都是正确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隐瞒了一部分真相的真相也是真相。
“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田南栀,“为什么小美没有称为小卖部为阿姨而是老板娘?”
为什么小美对这个人与另外两个日常性身份的描述有微妙的差别?
这句话点出,其余四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之所以不能称为阿姨,说明这个人与小美的关系会更亲密一些。
这点也与陈依然在那片废墟中找到的女人尸体相对应。
能和小美住在一起的,必然是她的监护人。
“其实类似可以联想的点还有很多……”
说话间,田南栀瞧了眼上空,隐隐传来的雷声预示着会有大雨来临。
“比如只有杀人犯和老板娘的致死原因其实可以是一致的。”
杀人犯的凶器是手,老板娘的凶器是被子。
用手按住被子,这是一个可以产生联系的行为。
小美将这个行为合理的拆分了。
轰隆隆——
一阵炸雷中断了田南栀的思考。
狂风刮过后,雨势来得很快,几人刚走到小区门口,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