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以东的关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却是灾害连年,两年的干旱使得关中千里沃土颗粒无收, 再加上地震、狂风等自然灾害, 又催生了盗匪等人祸。
能够从史书上得到的记载, 便是两年之内,关中死了二百万人。
而当时整个大梁的人口不过五千五百万,三千万在江南,两千五百万在北方。北方两千五百万的人口,又有一千万在关东,一千五百万在关中。
一千五百万关中百姓,短短两年之内,死了二百万,死亡人数触目惊心,千载史册之后看着都让人脊背发凉。
谁也无法说明为什么处于温暖期明明应该风调雨顺的太平盛世,竟然会出现这样骇人听闻的大旱,史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看着野史上所谓的“天谴”出神。
无数专家都给不出答案,齐滺当然也给不出答案,因此他只能徒劳地说:“做梦梦见的。”
——倒是有点耳熟,这样的话好像在哪里似曾相闻。
这样毫无依据的话甚至骗不过三岁小儿,自然也无法说服年逾五十的卢念雪。卢念雪冷着脸,一副无法忍受的表情:“你什么都不知道,怎么敢妄言国事?我看你……”
突然,卢念雪愣在了那里,想说的话也全都憋在了口中。他像是想到什么完全不可能的事一样,震惊地抬头:“陛下!”
齐滺:“???”
萧楫舟:“???”
他们还不明白为什么卢念雪会突然叫起萧楫舟,耳边便已经先响起来卢念雪愤怒的声音:“陛下,你若当真想迁都,万事都可以商量,何必推一个小少年出来装神弄鬼胡言乱语?”
齐滺:“……”
萧楫舟:“……”
说的都是实话的齐滺和至少在这件事上什么都没做的萧楫舟一起无语凝噎,实在是无法理解,为什么卢念雪竟然会生出这样离谱的想法。
齐滺艰难地洗干净萧楫舟的名声:“卢台阁,不是这样的……”
萧楫舟艰难地为自己澄清:“卢师傅,朕没有……”
两道声音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响在卢念雪的耳畔,看着面前这两个年岁不大的孩子如同提前彩排好了一样在同一时间说出类似的话来,使得卢念雪更加坚信自己的猜测。
他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着萧楫舟的目光中充满失望:“老夫教了陛下这么多年,从未想过,陛下竟然是这般敢做不敢当。”
真的什么都没做的萧楫舟:“……”
卢念雪持续碎碎念:“陛下,你是一国之君,君无戏言啊!家国大事岂可轻慢,你怎可用这种方式来骗老夫?”
“……”萧楫舟艰难解释,“卢师傅,朕真的没有。”
卢念雪表示“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礼记》有云:‘谨行慎言’。君上为王,更应该谨慎行事,家国大事岂可托付儿戏?”
见萧楫舟被训一句话都说不出,齐滺的良心隐隐作痛:“卢台阁,你真的误会了,陛下没有……”
“我还没有说你!”齐滺一搭腔,卢念雪的矛头瞬间指向了他,“小小年纪不学好,《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可曾学过?《诗》《书》《礼》《易》《春秋》可曾熟背?小小年纪不思勤学为上为国为民,反而为了逢迎圣上,竟做出这种下作的勾当!”
齐滺:“……”
我还是闭嘴吧。
见齐滺一秒钟闭麦,卢念雪的枪/口顿时又调转到萧楫舟的身上:“陛下坐拥四海,若执意迁都,谁敢说半个不字?何必用如此手段,说出去惹人笑话!”
萧楫舟:“……”
行叭。
萧楫舟万万没想到卢念雪这位名家大儒竟然真的这样不信鬼神,齐滺百试百灵的“做梦梦见的”竟然在卢念雪这里只得了一个演技极差的评价,还被卢念雪瞬间“抽丝剥茧”,找到了“事情的真相”。
眼见卢念雪怎么也不肯相信齐滺的话,萧楫舟默默想着,卢念雪这么想倒也正常。
如果不是他曾亲眼见过半空中的“神迹”,知道齐滺是千年之后通晓史书的“后世者”,他肯定也不会相信所谓的预言,尤其还是大旱两年这样的不祥预言。
既然卢念雪不信,萧楫舟只能换一个更加适合卢念雪的沟通方式:“卢师傅,朕错了,只是,朕一定要在今年迁都。”
很好,好说好商量你不听,那就别怪朕来硬的了。
萧楫舟近乎是强硬地下达了命令:“朕这就明发上谕,封齐滺为中书舍人,参政议政参与国事。洛阳宫一事,朕命齐滺全权统领,你也要听他的话。”
卢念雪:“!!!”
卢念雪猫猫震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