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然盯着面前的折子没有接。
阿辉有些着急:“这是您最后的机会了,您若是不去替换的话,即便是我们家王爷也救不了您了。”
昭然似笑非笑,就这般盯着阿辉。
阿辉看着面前昭然郡主这张熟悉的脸,突然觉得郡主有几分陌生。
就在阿辉坚持不住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昭然瞥了一眼阿满,阿满将折子接了过来。
阿辉的脸上这才流露出来放松的笑意。
“小的告辞了。”
阿辉走后,阿满松了一口气:“还好王爷还念着以往和郡主的情分,知晓郡主陷入危难之中,来帮助郡主。”
昭然对此不置可否,她从阿满手中拿过来折子,盯着折子看了许久。
她之所以让阿辉留下了折子,主要是想看看英王究竟葫芦里卖了什么药,他的下一步打算是什么。同时,因为此事牵扯到了她自己,她也怕如果她不接折子英王还会有后招,倒不如接过来折子,先稳住英王,迷惑他。
折子上将罪责全都推给了一个兵部的官员,那名官员恰好在当晚值守,已经死了。英王既把她摘出来了,也没有提及涉及到他自己。
看完后昭然有些不解。
从四喜的事情不难看出来英王是一个十分谨慎又隐忍之人,书中他隐藏了多年也没暴露出来自己的野心。
这样的人又怎会想出来让她替换袁朔折子的蠢办法。
她但凡长点脑子也知道此事不可为。
袁朔能力强,手腕强,又小心谨慎,全京城都知道。这样的人又怎么会让她钻了空子将呈递给皇上的折子替换掉?退一步讲,即便她真的成功潜入了书房拿到了袁朔的折子,并且成功换掉,又如何确保袁朔会将这个折子递给皇上呢。
袁朔上朝前就不会再看一眼折子吗?
只要他看一眼就会知道这份折子不是他写的。
再退一步,就算袁朔看也没看直接呈了上去,皇上也看到了折子的内容,袁朔没有嘴吗,他不会当场否定吗?
这只是一个折子,连证据都没有,谁又会相信呢?
折子上所写的内容根本就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这英王哪里是在帮她,在逗她玩还差不多。
昭然合上折子,看向阿满,问了一个问题。
“我从前看起来很蠢吗?”
蠢到英王觉得这么简单的事情她都看不破,她会傻不拉叽的听他的话乖乖潜入袁朔的书房将折子替换掉,还会满心欢喜以为英王是在帮她。
阿满怔了下,道:“啊?郡主不蠢啊,郡主很聪慧。”
聪慧……
原主长了一颗恋爱脑,从前也不知被英王忽悠着干了多少蠢事。只是昭然还是想不明白,英王为何要让她做一件不会影响最终结果的事情。
以上任何环节都有可能会被袁朔发现,他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啊。
英王那么一个心机深沉的人,也不像是会拿她寻开心的,他让她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阿满看着郡主手中的折子,说道:“可是郡主,咱们要是将大人的折子换成英王的,大人会不会很生气啊,他会不会误会您和英王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咱们还是跟长公主说一声吧,她身份尊贵,能护得住您。”
阿满还是觉得最可靠的人是长公主。
生气……误会……
等下,英王要的不就是这样的效果吗?
昭然骤然明白过来了。很快,她又摇了摇头,不,不止这些。
她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只要她去行动,那么她通敌的罪名就坐实了!
四喜在明面上可是她的人。但他们也没有证据证明她确确实实参与此事。她是郡主的身份,又有长公主护着,刑部和大理寺的人一定会认真核实,查过之后便能发现她并不知晓四喜所为,也没有参与其中。这样的话她应该还有活命的空间。
可若她去偷换袁朔的折子,不就证实自己跟这件事有关了吗?不然她为何要冒险换掉折子?
届时她百口莫辩。
就算她说此事和英王有关,也没有人会相信她的,只会认为她为了活命在攀咬别人。
而英王也不怕旁人发现是他出主意让她去换折子,事后他只需要解释说他这样做是碍于多年的表兄妹情分所以出手救她,他就能脱身了。
想到这些事情,昭然背后顿时出了一身冷汗,九月的风吹过,背后一阵凉意。
英王不是来救她的,而是要置她于死地的。
因为她的参与,英王的事情提前暴露在袁朔面前。而英王为了彻底打消袁朔对他的怀疑,准备提前将所有的事情都推到她的身上。
原主好歹爱了英王那么多年,对他死心塌地的,两个人又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可英王做起事来却从未考虑过原主,甚至早在十年前就已经给原主挖好了坑,只等着关键时刻推她入水,将她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