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有文件下发,明年高考的科目有变动,只考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我们省,有外语英语和俄语两套试卷,可以自己选择考哪一门外语。”
郑耀先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顾知朝。
“这个消息,我在广播里面也听到了,正准备告诉校长呢。”顾知朝笑了笑说道。
“虽然少考了科目,但是题目难度肯定会增大,也不知道明年……”
郑耀先为学生们的前途担忧。
对此顾知朝倒是不好说什么,难度增大是肯定的,毕竟这年头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国家需要的是人才,国家建设也需要的是人才。
“还有一点,你讲课可不要收费,你如今是省状元,盯着你的人可是很多的,其中不乏一些红眼病的人,要是收了钱,被人抓了把柄,那事情可就严重了。”
郑耀先最后提醒了顾知朝一句,他当然知道顾知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但是该提醒的还是得要提醒。
顾知朝现在风光无限,难保不会有小肚鸡肠嫉妒他的人。
“校长,您放心吧,我知道的,我讲课是免费的,教室也是村长批示提供的,不会收ъeΙBěI费的。”顾知朝认真地应了下来。
放在后世,顾知朝用自己的劳动赚取价值,天经地义。
但是特殊年代,该注意还是得要注意,顾知朝还没有厉害到可以挑战整个时代。
从学校离开,顾知朝在刘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和刘宏斌一块去了乡下。
随行的还有刘静和刘乐怡。
学校放假了,刘继军还在住院,家里大人也没工夫照顾她们,刘宏斌干脆将两人带上,一块去乡下玩一阵。
回到了乡下,顾知朝的生活就变得规律起来。
每天三节课,早上一节英语课和一节语文课,下午一节数学课。
顾知朝知道这些学生们基础差,所以一开始都是从最基础的讲起,给他们巩固知识。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兴趣,顾知朝时常会根据知识点讲一些笑话。
原本大家以为这个高考辅导班会是个很苦逼的地方,但是却没承想,经常能够从里面听到欢声笑语。
讲课的内容浅显易懂,连刘静这种初中生都能听懂,加上顾知朝又十分幽默,上课总体氛围非常轻松。
这也是顾知朝有意为之。
顾知朝不愿意大家将读书看作是一件很苦逼的事情,除了教导知识,他同时也想要让大家明白知识的乐趣。
这样的话,在进入大学之后,他们才会有动力进一步探索。
来上课的学生很多,基本上村里准备参加高考的年轻人都来了,除了上河村本村的,隔壁村子,乃至县城的都有过来的。
只是因为教室容量不大,顾知朝一个人也只能带一个班,最后这些人都被一中给带走了。
一中同样有老师教导,还有宿舍可以居住。
最终留下来的有83人,再加上几个老师,班级人数达到了90人。
不到五十平的教室里面的课桌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学生们也都是一个紧挨着一个。
不过学生们虽然多,但是顾知朝的工作任务并不重。
他只负责讲课,管理班级学生,批改作业,解答学生难题这些有刘宏斌以及几位轮流来听课的老师从旁辅导。
遇到刘宏斌还有老师解答不了的,他们会将问题整理集中起来找顾知朝。
所以上课之余,顾知朝还是有很多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
除了打印资料,顾知朝还抽空亲自狗蛋小花以及刘乐怡启蒙。
除了讲故事,也教他们英语以及一些基础的数理化知识,算是给他们打下基础。
毕竟,等到他们参加高考,高考又发生了变化,到时候可不止只考三门了。
对了,也不能再叫狗蛋和小花了,他们上学后,都取了正式的学名。
狗蛋叫顾阳,小花叫顾晴。
名字都是他们父母取的,原本想要让顾知朝取名,不过顾知朝没答应,家里孩子名字都是父母取的,他这个叔叔没必要越俎代庖。
刘静虽然跟着辅导班学习,但是晚上也会跟着听听顾知朝讲的故事。
她人很聪明,虽然说是班级里年纪最小的,才12岁,但是成绩却是非常拔尖的,日常听课听一遍就懂了,课后作业也是很快就写完,还没什么错的。
如果她真的能够坚持听完整个课程,搞不好明年真的可以去参加高考,并且考个不错的成绩。
不过对于这一点,顾知朝并没有勉强,刘静想听就听,不想听,白天跟着几个小孩出去玩也都可以的。
她年纪小,多玩几年也是可以的,没必要急着让她跟上成年人的脚步。
除了偶尔去一趟县城看看外公,再给单文轩寄信,顾知朝剩下的时间基本上都是留在乡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