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给顾知朝买自行车,让他骑车上下学,就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
第七十四章 学校(三更)
“不用了,外公,我早上跑步去,正好锻炼锻炼身体。”
顾知朝拒绝了,虽然刘家不缺这点钱,但是没必要。
研究员有时候做实验一站就是一整天,因此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是很高,为此顾知朝养成了健身的习惯。
只是刚来到这个世界,吃都吃不饱,自然没条件让顾知朝健身了。
如今营养跟上来,顾知朝才将锻炼提上了日程。
每天来回路上跑跑步,对于顾知朝而言,是眼下最合适的锻炼了。
刘振伟今天早上也看到了顾知朝在院子里面跑步,他想了想觉得跑跑步锻炼锻炼身体也挺好的。
顾知朝毕竟是男孩子,还是不能太娇养了。
心疼顾知朝,不忍心他吃苦住宿舍是一回事,宠着他不让他锻炼身体又是另外一回事。
县里小学和初中有好几所,虽然是动乱期间,但是大家也不可能真的让自己子女做文盲,大字不识。
许多工厂里面就有学校,肉联厂也有,刘静就在肉联厂学校里面念初中。
但是高中就只有一所了——那就是安县一中。
路过小学的时候,刘继农将刘乐怡放下,一行人再骑车走过一段崎岖弯曲的黄土路,就看到安县一中的大门了。
安县一中虽然说是这附近唯一的一所中学,但是在顾知朝眼里,还是有些过于简陋了。
所有的建筑都是瓦盖平房,学校甚至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大门,只用一排木制的栅栏挡着。
周围也没有砌围墙,只种了一圈荆棘篱笆,象征性地隔开。
在学校门口停车,刘继农骑车去上班了,郑怡则是带着他们进入了学校。
“郑老师。”
学校门口看大门的周老头看见郑怡,笑眯眯地放开了栅栏,让她进来。
周老头眼睛中过弹,一只眼睛没了,另外一只眼睛视力也严重下降。
等到刘振伟走进,他才认出对方。
“团长!”
周老头见到刘振伟下意识站直了身子,给他敬礼。
周老头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刘振伟手下的兵,他是自愿上战场担任担架员的当地百姓,负责救助伤员去后方。
他的眼睛就是那个时候受伤的,被流弹碎片给打中,也是他命大,在当时那种医疗条件下,能够挺过来,
后来,刘振伟在安县转业任职,见他生活困顿,想办法给他安排了这么一份工作。
只是守守大门,周老头这身体也能够干。
为此周老头也很感激他。
刘振伟拍了拍他的肩膀,和他聊了几句,关心了他的身体,又给他介绍顾知朝,“这是我外孙,想要来学校上学。知朝,这是你周爷爷。”
“周爷爷好。”顾知朝笑了笑,嘴甜叫人。
“好好好,不愧是团长的外孙,长得一表人才。”
周老头握着顾知朝的手晃了晃,眯着一只眼凑近看了看,认清了顾知朝的长相,笑着夸赞。
在校门口寒暄了一番,周老头也知道他们有正事,没有打扰,很快让他们进入学校了。
学校的布局很简单,进门就是一个水泥地操场,操场旁边有一个木头架子打造的布告栏。
操场后面有三座教学楼,每座教学楼有五个班级,每个班级人数在四十人左右。
整个高中学生加起来也不过才六百余人。
整个县城包括周围十里八乡,就只有这六百多名高中生,足以看出这个时代教育水平的落后程度了。
教学楼旁边有一座单独的平房,这是老师的办公室。
再往后就是学生宿舍和教职工的家属楼了。
学校除了那一块水泥地操场,其他的地方都是黄土路,这里也没有排水设施,每到下雨天,路上都会坑坑洼洼,挤满了泥沙和污水。
好在学校地势比较高,雨水不会堆积,不会将学校给淹了。
虽然环境很简陋,但是看得出来,学校的学生们都还是挺高兴的,身上充满着少年人的朝气。
因为没有考试,学校里面的课程都是老师自主安排的,准确的说学校有什么老师,就会有什么课程。
老师们也不像是后世应试填鸭教育那样,他们更注重的是学生们能力的培养。
比如,郑怡学的是数学专业,她不止会教授课本知识,还会结合内容比如高低差、平面图等,带着学生们到校外去搞测量、绘图,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
又比如,学校有一位农机专业的老师,他就会带同学们到水稻田里面上课,教会他们种植水稻杂交等知识。
这个时代的高中生,他们的考试水平或许比不过后世的学生,但是在动手实践能力上那绝对是远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