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瑾死了,这个皇位自然就是她的侄子的,可赵诩偏生又还小,他登基之后,朝中的势力会落在谁手上呢?
说是插手朝政,实则已经是谋反。
这种时候为前丞相说话的,赵瑾不高兴便套他个谋反的罪名,又能如何呢?
半晌,还是何靳珅上前一步:“启禀陛下,苏赫毕竟是太后的生父,小皇子的亲外公,此事若是太过不留情面,难免会让世人落下口舌。”
赵瑾:“依丞相之见,朕当如何呢?”
何靳珅:“苏赫辅佐两朝帝王,确实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太后与小皇子与苏赫之关系不作假,臣认为陛下可将苏家逐出京城。”
直接将苏家这么个大家族逐出了京城这一块富贵之地。
从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直接成了远离政治中心的闲人,苏家向来出的都是读书人,娶的媳妇也是勋贵人家的姑娘,自命清高不说,更是野心勃勃。
何靳珅这一提议,说仁慈也仁慈,说残忍也残忍。
仁慈是估计苏家与太后和小皇子的身份,不伤苏家任何一人的性命,哪怕是明显不服赵瑾这个新帝的苏家家主。
残忍是他们清楚,苏家离开了京城,也就彻底失去了向上爬的机会。
起码在赵瑾在位期间,她不会再给任何苏家人机会。
这样的勋贵人家,落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曾经站在权力之上,后面只能清醒地看着自己远离曾经近在咫尺的权力。
“就按丞相说的办。”赵瑾道。
她给李公公递了个眼神,对方立马上前一步扬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下一刻又有官员站出来,还是关于战争的事。
自从赵瑾明令说过不议和之后,朝中的官员也明白她的意思,如今说的,都是关于前线的策略。
前线需要支援。
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这种时候,赵瑾终于也能从这偌大的朝堂之上,找到几个可用之人。
关于苏家被逐出京城的消息一传出,很快便到了坤宁宫,倒不是太后有多关心朝堂之上的事,而是她的娘家实在厉害,即便是在这种时候也有能耐将消息传到皇宫里来。
传话的人应当是受她母亲的命令,苏夫人央求太后救救苏家。
只是,赵瑾的判决里面甚至没有要求抄家,也没要苏家人的命,这样仁慈的君主,即便是先帝在位时,想必也没有这样的胸襟。
太后相信,赵瑾这样的做法,或许还有那么一点考虑自己的侄子,小皇子的母族若是背负谋反的骂名,不是她想看到的。
沉寂中,太后将那张纸条放在灯下燃烧殆尽,随后对传信的人道:“回去告诉苏夫人,就当没生过哀家这个女儿吧。”
另一边,太傅也在说赵瑾此事处理得实在过于仁慈。
“怎么,太傅这会儿迫不及待将您的政敌送上断头台了?”赵瑾慢悠悠说了这么一句。
太傅卡壳了,片刻后语气陡然变得义正严词:“陛下,老臣绝无此意。”
赵瑾也只是逗他一下。
“苏家用不着这样大费周折,”赵瑾幽幽道,“那日朕见过苏赫,显然是带病之身,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了。”
赵瑾这么说太傅才忽然想起来,眼前的新帝不仅仅是个君王,她会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可多了。
“陛下就算是心中有谋虑,凡事也应该先跟老臣等商议一下。”
太傅实在是操心极了,新帝登基,就算是当年的先帝也是凡事多听大臣的,太傅等人也是第一次碰见个性如此鲜明的皇帝,还是一名女子。
“陛下,关于战场上的事,陛下是不是已经有安排了?”太傅问。
赵瑾这倒是没瞒着,她点了头。
“不出意外,今夜便启程了。”
太傅:“……”
他想过赵瑾的动作会很迅速,但没想过会这样迅速。
之前先帝还在的时候,她根本不会做到像现在这样游刃有余,即便是以太傅如今的眼光看,私自制造武器,怎么看都像是要造反的。
赵瑾有点看不懂太傅的眼神。
他好像忽然有些震惊地看过来,像是突然想通了什么,又冲赵瑾露出了“孺子可教也”的眼神。
赵瑾:“?”
她根本不懂,太傅眼里,凡是坐上龙椅那个位置的,没有野心和一定的狠,那是绝对成不了事的。
然而赵瑾就在这种情况下,偷偷摸摸研制出了那样的武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满足了太傅对一个君王在野心方面的期盼。
太傅忽然就对赵瑾露出了那种差强人意的微笑。
赵瑾:“……”
——
武朝边境,在入秋以来,天气便逐渐变冷。
如今对于边境的将士来说,才慢慢进入那个难熬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