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喜莲答应一声,就要出去,敏鸿又叫住叮嘱道:“告诉他缓缓儿的收,钝刀子割肉才痛煞人。”
“是,小的省得。”
杜喜莲出去复命,赵子琪留了下来,他绕着穆敏鸿左看右看,忽儿冷不丁打了个寒颤。
第76章 孤鸿影(五)
元月一过, 便是惊蛰,虽然戍北原的广袤大地仍然被一片白雪覆盖,但人们知道,只要过去这天, 春便醒了。
眼下又是最冷的时节, 乍暖还寒, 人们却竞相走到街市上, 惊喜交集地交换着一个消息:今天粟米价格果然降到三十五文一斗了
“降了!几家粮铺都挂着价牌, 三十五文一斗, 任人买,再不错的!”
“不会再涨了”
“涨什么, 粮食本就是人吃马嚼, 如今你我家里都有余粮,它再涨谁还买呢, 况且我听说,咱们连州粮价疯涨这事儿, 都闹到京师上达天听,朝廷派大官来啦!”
“真的嚒,那得砍两个粮商了!”
“瞧着罢, 谁知道呢”
“要我说, 还得是穆家人,当年穆三爷就是个顶呱呱, 如今他儿子也没辱没门风,手段之狡诈更胜他父亲!”
“是呐……”
众人便嘈嘈议论起这段时日连州大粮商们买进卖出打擂台的事来, 至于曾经煊赫一时的粮食把头刘丰年, 除了老百姓叽咕一嘴子,便再也无人理会, 也无甚声响了。
*
早在连州粮价涨到每斗一百二十文时,远在京师的中央提举常平司便收到各地转运使的札子,不敢耽搁,翌日便奏给太尉姬新亭裁夺。
姬太尉年约五十,作为一个位极人臣,权势滔天的辅国者来说,倒是少见的年轻。他读罢札子,种种摔在几案上,意味不明地笑了笑,“自打去岁入秋,各州都报欠收,连州又要打仗,朝廷为他翻箱倒柜地凑粮食,他吕飞倒是不心疼这个钱呐。”
常平使擦了擦汗,他本有监察各州物价之值,太尉此话莫不是怪他渎职
户部尚书也在,答话道:“下官以为,连州城高价收粮,未必不是平抑粮价之法。”
“方大人这话怎么说”
“眼下因着连州高价收粮,它周边如邺州、平州、德州等地的大粮商都已经蠢蠢欲动,想必不需多久他们就会拿着粮食引子远赴连州,况且眼下灾年,朝廷连番下折买圣旨,可是那些粮商存心不如数上缴,咱们不是也没法儿嚒这么着,成千上万石粮食都往连州去,不光吕知军吃饱了,说不得后头大家都得了益!”
堂上众人听闻后,都若有所思的模样,姬新亭点了点手指,却道:“吕飞不过一介军户,竟有这样急智”
众人便都望向常平使,常平使崔世方忙道:“连州转运使传来话,说是他们本州有一姓穆的商户,本就在老虎滩种地,也收卖粮食,是他献的计,也说服了吕知军。”
老虎滩——众人心中都一凛,户部尚书方西竹扭脸看向上首的姬新亭,果然见他眸光幽幽的,笑道:“有意思。”
方西竹忙道:“那穆家本也在户部挂号,这人叫穆敏鸿,他父亲是连州商会会员,叫穆道勋,这穆道勋是连州当地有名的仁商义贾,去岁连州粮价上涨,物价翔踊,还是他倾尽家财派人前往外州买粮,用以平籴连州粮价。可怜这位穆老爷才四十岁上下的人,去岁腊月年关时,在莫尔道大关为护粮和塌它蛮贼同归于尽,为国牺牲了。”
姬新亭摆了摆手,道:“家国有难,谁人不死届时大捷之后,报上来论功行赏就是了。”
众人又是一默,方西竹欲言又止。
……
议了半晌,姬府管家端茶谢客,众人联袂出来,常平使和户部尚书坠在后头,只听那常平使道:“目下那就再等一半个旬日,看看连州粮价涨势如何。”
方西竹忖道:“我倒是不担心那个,先刚瞧着太尉的意思,好像是不大欢喜我本想说,穆道勋殉国一事,就是吕知军不上表奏请军工,我也要为他遗留在世的太太向陛下讨个诰命的,以慰在天英灵。”
“方大人,我知道你们要好,可这会子……那是老虎滩呐,凡是和它沾亲带故的,别说太尉,你就是告到陛下跟前,也闹不出个理儿来,我劝你歇歇好心罢。”
“欸,走罢。”
……
事情却果然如户部尚书方西竹作料的,不肖一个旬日,提举常平司便捷报频传——西北诸州大粮商齐聚连州,连州粮价连跌,连带着各州粮价也日趋下滑,粳米、粟米、麦豆价格都已和上年等同,而且,据转运使来报,连州都仓现下收买的粮食就有五十多万石,连同那些大粮商手里积压的粮食,有将近一百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