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将台+番外(240)

周显沉默地倾听着,老者继续道:“我等以疫病通用之方开了药剂,以柴胡为引,能暂且压制疫病发作的速度。然而,药效会随着一次次发作逐渐衰减。当病人五腑俱衰之时,便是大罗金仙,也回天乏术了。”

周显道:“先生可知此病的染易之道吗?”

老者道:“这便是老朽要见大将军的原因,不过既然殿下亲临,告知殿下也是一样。”

周显道:“愿闻其详。”

“此病生于牛羊,传于人体,老朽本以为与牛羊之疫同为一种,却不想,此疾可以在人群之中互相传易。若是一旦在京城中爆发,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周显目光沉沉,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转头对窦克孝道:“从即刻起,一切兵士,不论染病与否,下城之后,只得在营中修整,不得进入城中。”

京城之中,是密密麻麻的民巷,数万手无寸铁的平民。一旦疫病传入百姓之中,所爆发的,必然是更为恐怖的灾难。

老者轻轻地叹息道:“万物相生相克,皆有可解,这疫病之源,来自于塞上,那么在草原之中,必有对症可解之方。老朽惭愧,行医多年,却才疏学浅,不得辨其源头。”

“若是老堂主在……”

……

一封书信,被戚玉霜系在了信鸽脚上,越过残损的城墙,飞向了无边天际。

周显在书房中一道道对外下达着命令,召齐已报名入伍的民兵,封锁民巷,宵旰禁行,建立临时疠所,将患病的兵士一名名分而治之,全程药房归于朝廷统一调配,不可私藏药物,私下贩卖转运。

最后一批紧急征兵而来的民兵,已经分发下了武器,在百夫长的带领下,开始准备上城。

城上的这一批羽林军,已经超出之前轮替的常例,足足顶了将近三个时辰。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溅满了犬戎人与同袍将士的鲜血。听到即将轮替的消息,除了民兵无法胜任的弓箭手队伍依旧要守在城上之外,每一个人的心中,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即将登城的民兵们,还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何等恐怖的敌人。许多人的心中都洋溢着奋勇的斗志,握在手中的兵器,也在这一刻分外地滚烫起来。

一名大汉忍不住道:“等我上城之后,一定要狠狠杀几个蛮子,为我死去的兄长报仇!”

他撸起袖子,将一柄凝结着上一位主人血迹的长刀,狠狠地握在手心里。

就在他挽起袖子的那一刻,在他身旁的百夫长,瞳孔骤然一缩!

一声急促的大喝脱口而出:“你手臂上的……那是什么!”

在大汉黝黑的手臂之上,一块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血斑,缓缓地浮现而出。

如同针尖一般,浓郁得几乎能刺痛人的双目。

……

当夜,民巷之中,瘟疫彻底爆发,无数老弱的百姓与幼小的孩童,甚至连第一波咳嗽呕血都没有挺过去,在痛苦的挣扎之中,终于化为了一具僵硬的尸体。

街巷内外,悲泣哭嚎之声震天动地。

本应封锁在军中的瘟疫,宛如一粒火星,随着夜风,无声无息地落在了所有人都没有看到的地方。最终,在拥挤熙攘的百姓之中骤然爆发。

周显连夜召集重臣商议处置之事,可就连老尚书郑弘为官数十年,也从未遇到过如此恐怖且强力的瘟疫。在座之人的心中,不约而同地浮上了一种深重的恐惧:

难道这真的是犬戎带来的……来自草原上神明的诅咒吗?

周显的面色却依旧镇定,在他的身上,仿佛天然带着一种不动如山的沉稳气质,让人下意识地想要相信他的安排。一道道条陈在周显的手中拟定、草改,众人被周显的镇定所摄,也逐渐静下心来,开始你一言我一语,专注地商讨对策。

经过彻夜的商议,周显传下谕令,在京中空舍邸第之中设置疠所,分治病患。寺院、道场收归公用,改为病坊,收治病人。发病之人一律检视上报,由朝廷收治。未发病之人,洒扫室堂庭院,不出户庭,紧闭中门,熬煮柴胡为汤药,无论发病与否,统一服下,以作防备。

勤政殿的烛火彻夜未眠。 就在天光即将大亮之时,勤政殿的门外,忽然传来金属铿锵的脚步之声。 听到这个声音,本有些困倦的众人还未来得及反应,周显却忽然抬起头,惊愕道:“你怎么来了?”

晨光背影中,一道挺拔的女子身影大步向勤政殿走来。

老太监王宝福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身后,根本不敢拉扯阻拦,只是连连道:“大将军,大将军!殿下说您的身体还没好,您……”

戚玉霜猛一抬右手,威压气势顿时重重压下,王宝福直接闭上了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