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枝、柳四娘、钟天离每年都会来看她。
小姐并不喜出门交友玩乐,除了去看沈安菱,以及去长惜酒楼查账,其余时间皆闷于院中。
竹苓絮絮叨叨说了小半个时辰才讲完,顾濯缨沉默许久,才挥手让竹苓下去。
他躺在床榻上,直勾勾盯着床顶幔纱出神。
秦归晚从沈安菱住处回来,发现顾濯缨的嘴唇有些干,便倒了一盏茶喂给他。
又让竹苓去切点甜瓜过来,竹苓切好端进来,她接过跪坐在床榻边,用木签插着喂给顾濯缨。
给他缓缓说起去看沈安菱的事。
“菱儿看到路绥,哭得肝肠寸断,说路大哥总算回来了。”
“不过,她转头就不认识了,还是习惯去绣喜帕,嘴巴里嘟囔着绣好了,路大哥就回来娶她了。”
“路绥当时眼睛都红了。”
“义父说能认出路绥,就说明恢复有望,只要路绥能每日陪伴沈安菱,沈安菱最多三个月就能彻底恢复。”
她端着甜瓜瓷盘,眸底泛着温柔明亮的光,嘴角微微上扬。
“菱儿总算苦尽甘来,等到路绥了。”
“晚晚,你呢?”
顾濯缨痴痴凝视她,伸出手,轻轻摩挲她的脸。
“从醒来到现在,你从未告诉过我,你这两年多是怎么过来的。”
秦归晚顿了一下,抿唇笑道:“我盘下了长惜酒楼,平日吃喝不愁。”
“青枝和义父每年都会来看我,四娘去年还专门从江南跑来,给我送了十几罐进贡的茶叶,说是让我尝尝宫里娘娘喝的茶是什么滋味。”
“崔大娘不光负责出门保护我,没事还陪我说话闲聊。”
“你放心,我过得很好。”
甜瓜弥留的甜味在口中化成了黄连,顾濯缨的心口酸疼难受。
他努力抬起上半身,侧身用力拥住她,把整张脸埋在了她肩窝上。
“晚晚,对不起……”
他何德何能,让她在他死后,依旧爱着他、记得他、思念他。
就因为感应到他在荒林里的那一声呼救,宁死不放弃,硬生生把他从地狱拉回人间。
他哽咽低喃:“晚晚,谢谢你……”
有滚烫的东西落在秦归晚的脖子上,她感受到顾濯缨的身子在不停颤抖。
“说什么傻话,该谢的人是我。”
他在她百孔千疮时出现,缝合了她满目疮痍的心。
如果没有他,她也许一生都不知道真正的光明和温暖为何物。
第233章 折柳
长公主和顾仲肃赶到箕城时,已是八月上旬。
初秋的夕阳把天穹染成了灿金色,晚霞如潮水般在远处涌动。
秦归晚正用四轮车推着顾濯缨,在后院的池塘边赏鱼。
听到动静,顾濯缨扭头,愣了片刻,扬了扬眉,笑道:“你们老两口赶来的还挺快。”
在钟天离的调理和秦归晚的悉心照料下,他的气色已恢复了七成。
因在地下闷了两年多,肤色白如羊脂玉。
浓黑的剑眉,殷红的唇,琉璃般泛光的眸子,略显消瘦的脸颊,扬眉而笑时,好似又变成了从前那个风流纨绔。
长公主满眼泪花,笑骂:“顾濯缨!你说话怎么还是这么没规矩,见面就要气我。”
顾仲肃红着眼道:“为父就知道你天生长命富贵,没那么容易死。”
顾濯缨的双腿诊治需要十个月的时间,期间不便车马劳顿,只能留在箕城这里。
钟天离把秦归晚这攒的药材已经用的七七八八了,正发愁此事,长公主的到来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她带的几乎应有尽有。
偶尔有缺的,飞鸽传书给景崇帝,那边很快就会派人快马加鞭送来。
沈晏之时常来看顾濯缨,顾仲肃每次见到他,就拉着他讨论朝政之事,劝他早日回京。
七大世家衰落后,之前被他们霸占和把控的位置都空了下来,朝廷亟需人才。
沈晏之留在箕城当知府,实在大材小用。
长公主打趣说,顾仲肃一想到此事,就恨不得敲晕沈晏之绑回京都。
可沈晏之对顾仲肃的劝诱无动于衷。
许邵和柳四娘听闻顾濯缨死而复生,一起赶来了。
柳四娘当时因买粮有功,景崇帝亲自下旨嘉奖。
许邵成了皇商,娶了她后,夫妻二人在江南也算赫赫有名。
柳四娘看到顾濯缨坐着四轮车,号啕大哭。
顾濯缨哂笑:“哭什么,本世子又不是一辈子站不起来。”
沈从蓝飞鸽传书过来,说他也准备来箕城,不过青枝有孕不能同来,他安顿好青枝才能出发。
顾濯缨回信把他大骂一顿,让他在家里专心读书,好好陪着青枝。
自己明年就回去了。
沈从蓝只好不再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