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拿起字帖,便看到了压在字帖下的信件,她一愣,想起了这是前两日阿宝托人送来的。
上头所写的内容,是说平阳王世子竟然到姜府找她。印象里,她确实未见过这位世子,唯一一次也是他上次帮忙找回了恒儿。
她也不知道身份尊贵的世子找她所谓何事,眼下她身在竹苑,这事也无从过问,便也未放在心上。
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莹娘还是将这信件烧了,省得闹出误会。
这一整个下午,莹娘便一直呆在书房内练着字,直到丫鬟进来叫她吃饭。
莹娘甩了下有些酸痛的手,而后缓缓起身走到了西厢间,桌上早已摆好了各色菜肴,都是依着她口味做的。
自打上回江南回来后,陆清再也未来过竹苑,算来也有将近一个月了,今日是除夕,他更不可能出现在竹苑,毕竟高门贵族规矩繁多。
想想去年这会儿,她同样是和家人一起,在欢声笑语中,围着圆桌一起吃年饭,一起守岁,而今年的除夕,就只有她一人对着满桌的佳肴,不免有些心酸。
于是莹娘在入座后,便招呼着孙嬷嬷和明月明玉一起和她一起用膳。
一开始几人都摇头摆手,连称不敢逾越,但在莹娘一再要求下,三人才小心翼翼地入了坐。
莹娘望着她们拘谨地模样,便柔声说道:“今日大人不会回这的,竹苑内就我们几个人在,大家都放松些,今日本来就团圆的日子,我一个人吃饭,实在有些孤单,你们陪我吃些吧。”
三人听完莹娘的话语,见到她清丽的脸上带着些落寞,再一想到大人这段时日都没来竹苑了。
众人心中不禁猜想,姑娘是不是在想大人了?
于是乎,为了安慰姑娘,几人稍稍放开了些,纷纷拿起桌上的竹箸,给莹娘的碗中夹上菜。
莹娘尚不知丫鬟们内心的想法,看到大伙都动起了筷子,刚刚忧伤的心思不禁淡了下去。
人多吃饭总是热闹些,丫鬟们时不时帮她夹着菜,吃到尽兴时,莹娘便提议行酒令,很快得到了丫鬟们的赞同。
“我去拿些果酒来,你们且稍等。”明玉说道。
不一会儿,温过的果子酒端了上来,从莹娘开始,几人玩起了飞花令,席间不时传来一片欢声笑语,这顿饭持续到了夜晚时分,众人才纷纷离了桌。
待丫鬟们收拾完一切,一起围坐在暖炉旁守岁时,莹娘便回到屋里,拿出她准备好的银钱。
丫鬟婆子们双手捧着莹娘递上来的红包纸,不禁有些惊讶,没想到姑娘竟为她们准备了守岁钱,而且就放手上的份量,绝不会少。
孙嬷嬷算是长辈,心思自然比较活络,见着莹娘这般大方,立即拉着两丫鬟给莹娘回了礼,嘴里顺道说着吉利的话语。
莹娘摆摆手,表示这没什么,让她们收着便是。
丫鬟们皆是欢喜,于是侍侯起莹娘来,更是用心了。
因适才席间饮了些酒,莹娘这会儿有些晕乎乎的,丫鬟们便劝她先回房歇息一下,守岁有她们就够了。
莹娘听罢便没在坚持,回房后,就着明玉端上来的温水,简单擦拭过后,便靠在软枕上,闭目歇息。
这般不知过了多久,明玉突然进来轻轻摇醒了她,听语气,似乎还有些急。
“姑娘,姑娘,快醒醒,主子,主人他来了,他说要带姑娘出去。”明玉见莹娘还有些昏昏欲睡,便急道。
一听到陆清居然来竹苑,莹娘着实感到意外与惊讶,刚刚还有些昏沉沉地脑袋,这会儿已恢复清明。
她让明玉简单的弄了下发髻,随后披上了一件雪色披风,朝着外头走去。
第二十六章 祈福
竹苑外。
陆清手执一柄墨青色油纸伞,长身玉立的站在一辆马车前。
听到脚步声,冷峻的眉眼朝着来人扫了过来,目光便直直地落在那张绝色的小脸上。
莹娘被他这般目光看着,乎的心中有些紧张起来,或许是有段时日没见面的原因,她不由觉得他周身的气息有些冷。
她缓缓地朝他走了过去,而后轻声唤了声大人。
陆清“嗯”了声算是回应,随后挑开车帘,抱着她上了去。
这个时辰算很晚了,莹娘不明白陆清为何会这个时候回来,且还要带她出门。
“大人,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坐在马车上,她心中实在好奇,便也问了出来。
陆清望了她一眼,含笑着说道:“想知道,那过来。”
四目相对,莹娘望着他俊逸的脸,虽然他面上在笑,但她就是感觉得到这笑意未达眼底。
她忽然有些不敢过去,总觉得这会儿的陆清有些危险。
见着眼前的人还在磨蹭,陆清彻底失去耐心,大手一伸,直接将人抱进了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