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成想小皇帝如此的示弱,却得到百姓这般拥护。
到底是年纪还小,做事不会那般瞻前顾后,如今也算有所收获。
“你们放心,本官定会秉公执法,还百姓,太傅一个公道!”
宋无病说完,发现那些百姓还在直勾勾的盯着他看,想到一种可能,他嘴角不自觉的抽搐一下,第一次感觉说话烫嘴,“当然,也会还被蒙骗的陛下一个公道。”
“好!”百姓们闻言,纷纷喝彩。
这场闹剧很快传遍洛安城,又从洛安传到大瑜各地。
版本越传越离谱,从小皇帝被骗希望百姓帮他监督审判。到小皇帝被骗朝中无人可信,希望百姓帮着监督审判,百姓打上大理寺要还所有人公道。再到小皇帝被骗差点被杀,百姓打上大理寺,要监督审判罪犯。最后到小皇帝差点被杀,百姓打上大理寺,要杀了罪犯。
连远在边关甘岷府知府钱松岳听到小皇帝差点被杀,无人救驾,还是百姓出手相救要大理寺严惩凶手时,心里觉得不可能,但一想到朝中群狼环伺,也没什么不可能。于是连夜写了奏折,知道奏折不会直接呈给皇帝,他也没问伤势如何。而是痛骂世家弄权,尸位素餐,士族为祸一方,堪比恶匪。
已经上任海安府知府的许清让,近期在着手晒盐厂一事,等步上正轨后就听到小皇帝遇刺,是世家动的手,只有百姓帮着声讨。他连晒盐厂都不去了,写了封信给江燕卿,赵缘和崔雨凇,问他们三人是怎么回事。
他们四人因那顿火锅结缘,私下也会有联系。许清让怎么也没想到,三人会一起瞒着他这么大的事情。
收到信的江燕卿三人看的一脸懵,白遭了许清让的一顿斥责,还得把事情从头到尾好好的讲一遍。
知道是传言有误,许清让也松了一口气。海安府晒盐厂的事情暂时不能通过奏折说,都是要通过江燕卿转告皇帝。他正好重新给江燕卿写了封信,把晒盐厂的进度说了一下。让他转告陛下,也算是近期为数不多的一件喜事。
而钱松岳的那份奏折,传上去是要过一遍三位相公之手。
王仲淮抽到钱松岳那份上千字的“骂折”后,摸摸鼻子,合上了,十分顺手的递给刘衡元,“这奏折似是给你的。”
刘衡元这些日子不太好过,虽说刘衡和只是旁支,但一个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想要保持如今的高位,怕是要费一番功夫。
他心不在焉,对于王仲淮递过来的奏折,直接打开,读到一半的时候才发现这折子是骂人的。
“啪———”的一声合上折子,刘衡元心里憋着怒气,又不好发火。这时候发火,可不就是承认自己就是折子上骂的那种人。
大理寺那边世家士族也不敢再派人去,去一个百姓打一个,去两个百姓打一双。人打的猪头一样,大理寺那些人偏偏等到打完了或是百姓再打恐有性命危险才出来阻止。
他们逼着大理寺严惩刁民,结果宫里那位放话说此事法不责众。也就是说,打都白挨了。
去了也是挨打,上头的态度也十分强硬,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做好断臂求生的准备。
顶着学子与百姓整日静坐的压力,三司会审很快就出了结果。
侯守仁,赵永秉,斩首示众。刘衡和流放三千里,此生不得离开。士族参与其中之人,亦从重处决,最轻的也是流放两千里。
在这次三司会审的判决中,有一处让人震惊的处决。在查明亲眷不知情的情况下,其亲眷不受牵连流放发配边疆或是进教坊司为官,妓,但其家产要全部收入国库。
官员犯下重罪,即便不是株连九族,但亲眷定会受牵连。
朝中重臣,包括王仲淮,左思知对萧锦年此决策并没有多加支持。究其原因是怕下面的人犯错会更加肆无忌惮,只是见霍烬对此没有任何反应,他们也就没有吭声。
御史头一回安静下来,他们又不傻,这会反对这样的决策,以后要是他们出什么事,家人至少不会被牵连。
第53章
大瑜处决,只在秋冬。
而侯守仁,赵永秉等人犯下的罪太重,身上背着的是上万人的血债。因此在霍烬把能从二人身上挖到的信息全都挖出来,确定再深的东西二人也不知道,赵永秉那也不可能再挖出关于赵家的事情后,萧锦年下令,不待时日,立即行刑。
一身横肉的刽子手,手臂搭着厚重的大刀。刀身被阳光照的雪亮,散发着骇人的冷意。
上行刑台的时候,侯守仁和赵永秉几乎是被人拖上去的。
一想到自己即将面临什么,二人脸色灰白,浑身的力气都被吓没了。向来精明无情,贪欲横生的眼中,也透着浓浓的绝望,还有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