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番外(30)

作者:弥小仙人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安临琛第一次见如此密集无条理的奏折。

平时朝臣上奏折,条例清晰是基本的,即使是长篇文章,也是被内阁理顺过的;所以直面这种没被整理过的蝇头小楷时,他直接眼晕了。

安临琛:“……我靠!”

发出没见识的声音。

一个人真的可以两小时写出这么多的东西吗?

人肉打字机啊这是。

安临琛脑袋没转过弯来,一句现代式感慨从嘴边爆了出来。

边上的起居舍人手又动了起来,写到最后顿了顿。

他本想写两个同音字糊弄过去,却见帝王的目光看了过来,直直地盯着他手里的折子。

怕被发现,宋达康只得顿住笔,硬着头皮看向帝王:“陛下,这‘我靠’何意?是哪两字?臣音译了?”

这一声问话,让安临琛回过神来,凝神看了眼,上面写着:太和元年,二次朝会辩法完,帝查看当日朝会记录,曰:‘我靠’。

安临琛:“……”

你这不挺准。

第12章

一条条政令随着快马传遍整个大锦,士农阶层皆躁动起来。

尤其读书人,新朝建立后,第一条全国性政策是面向他们的,说不舒服那是假的。

一时间,稍有想法的文人皆行动起来;有想要干脆不考了直接从九品小官开始博前程的;也有更多想要更上一层楼,开始紧锣密鼓准备科举的;到处都是关于今朝首次科举即将举行的声音。

霎时间盛京成为众多文人心之所向,全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普通百姓更看重后面的土地政策。

天下初安定,不少百姓仍旧是流民,并没有户籍。

重新划分各地区域这条政令,让不少原本的流民重新确定了户籍,上了朝廷文书。只要有了户籍文书,他们就不再是流民。

若是已无恒产,办了户籍以后还可以申请一份土地开荒用以安家。

有了土地就有了家,就能扎根。

同时,底层小吏们透露出赋税将有新政策的消息。

据说新政能让每家每户都有余粮呢,是很好的政策,不容易争怕是得要等,但新皇是开明圣主,他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真正的底层小吏哪里能知道那么多消息,哪怕知道了也不敢这么大面积的宣扬。

自是人在背后推手。

普通民众需要强心剂和安定感。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

不管原本有地的农民,还是没地的流民,都对着后面的土地政令期待万分。

新政实行,底层开始稳定下来,大量岗位产生;到处在起新房、木工、农具、各类生活用具、公家用具,都在积极生产着,手里稍有些手艺之人都能接到活。

而对于商人们,新朝还没出具体政策,却也没有对现在的模式进行打压,倒也一片沸腾景象。

社会开始活泛起来。

……

此刻,安临琛在工部大堂里黑了脸。

安临琛原本以为‘工部’二字,至少能网罗多数他目前需要的东西和人才。

他没指望这里能制造大型器械;有些巧手人才就行,方便找些人给自己做东西。

他本想做点暴力武器,方便降维打击别人,但工部先给了他一个沉重打击。

整个工部,上上下下居然只有百号多点的人!

简直像是开玩笑一般,京城六部之一,空荡成这样。

工部尚书正站在他面前,战战兢兢地汇报:“工部主掌土木兴建、水利工程及各项器物制作等事。下面设有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

工部尚书茂林高都快哭出来了,他们工部向来被誉为最没用的部门。

他怎么都没想到,新帝登基后;没去找钱袋子户部,没去找嗷嗷待哺的兵部,也没去找忙得脚打后脑勺的礼部,反而来了他这里要点人。

【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呜呜呜!】

茂林高头上的气泡同样颤颤巍巍。

“除臣以外,工部有左右侍郎各两名、郎中4人。员外郎16人、堂主事28人、司库4人、司匠2人,库使31人,笔帖式10人,经承30人,共数130人。此外尚有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及七品小官若干。”①

整个工部没有多少新鲜血液,能留下来的都是前朝没被牵连到的官员;老的老、嫩的嫩;掉书袋的多,能做实事的少。

安临琛听出了关键;他想要的正经手巧的,只有两个!

心情复杂。

顿了会儿,他缓缓道:“这样,你带着人去给礼部帮忙科举之事吧。”

既然不是人才,那就出去跑腿找他想要的人才吧。

安临琛对现在的科技水平只了解个大概,正好让这些人找些给他展示。

既不让他们闲着,也能尽快网罗人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