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简时安手上用来做炸串的小车,这辆竹筒饭小车减少了货架位,增加了车肚的容量。
竹筒饭嘛,要什么摆盘?所有的竹筒来源都是出自姚策家的竹山上,香糯竹这种竹子的颜色都是一脉相传的,倒是不存在什么变色不变色之说。
前头摆上五六个空竹筒用来当作招商的噱头就行,车身上固定的那一口大锅才是重点。
不同于油锅需要的扁平,用来蒸东西的锅需要能盛得住水、放得下蒸笼。
这就要求整个小车的水平面必须拔高,这样才能使蒸锅的肚子变得更大,里面的水才能盛得更多。
炭火依旧选用果木炭,一是这种炭火的确烧得旺,竹筒饭就需要这种旺火。总不能让食客们就等等不到米饭的成熟吧?
二是因为简时安的库存中也就这种炭多一些。平日里他在家烧火做饭都是用的干柴,既便宜又能好把控火头。
毕竟是木柴,要想熄火的话直接一捧水浇上去或者不再添柴任由它自生自灭就成。
可做生意却不能这般。你也不知道这一个时间段的人流量有多少,你也不知道这边忙完后下面还会不会继续接着忙。
总之,果木炭还是最好的选择。
说完了新品的硬件装备,再来说说软件装备。
简时安的炸串摊需要他自己来操控油温,陆轻寒负责收钱或者是副业水果茶的贩卖。
经了食物的手就不能再沾钱了,水果茶这种有专门喝茶滤嘴的竹筒制物就另一话说了。
总之售卖炸串这方面,有简时安和陆轻寒两人领下来就足够了。
至于旁边的休息区,就像他之前同姚策夸得那般,一个学徒负责两张桌子的区域,忙得时候三个学徒也相互有个照应。
炸串这里就用了五个人力,接下来再来看看竹筒饭那里。
由于竹筒饭都是简时安与学徒们事先在家中备好,做成半成品才会拿出来售卖,这里的人手就可以少一些。
一个负责看锅,一个负责收钱,两个人负责是绰绰有余。
但他们毕竟都是新手,哪比得上简时安这样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能混得如鱼得水呢?
简时安干脆将剩下来的学徒都赶去看着竹筒饭的小摊。
本来六个学徒分成两拨,今天你这组来点卯,明天他那组人上来,六个人实行倒班制,每个人都不耽误教学。
可现下呢?休息就免了,都给他过来上班。
今天甲组负责擦桌子,明天就甲组负责卖竹筒饭、乙组擦桌子。
为了激励这帮小子,简时安还特地学习模仿了现代的激励政策。
一筒竹筒饭的售卖价格是十二文钱,每卖出一筒,三人组就能得到一文钱的提成。卖得越多、提成也就越多。
你可别小看这一文钱的提成。
要知道,简时安收徒没有收取学费。相应的,学徒们帮工也就没有任何工钱。
也就是说,简时安在用他的手艺来为自己招工。
久而久之,他也得要担心学徒们会不会觉得自己已经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对于帮工没有任何工钱这个问题产生隔阂。
用一句相当资本家的话语来说,那就是他简时安用这一文钱买自己个安心,也买来六个廉价劳动力。
只是把竹筒饭的利润让出一文,被分配到卖竹筒饭的三人组就会更加努力。
赶明儿他再完善完善这个利润分配。现下里都是平均分配这一文钱,要卖到三筒,每个人才能分到一文钱,长期以往下去可能培养出老油条。
不如按照比例分配。比如你是叫卖的,那你分到百分之四十利润,你是看锅的,分到百分之五十利润。
至于那剩下的百分之十,那就由那位两边都帮不上忙、纯纯是备用的人获得。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进行轮岗制。不能一个人永远都在那里看锅或者叫卖,三个人一人看一次锅,三个岗位每次都轮换。
除了这些,简时安还可以玩一些别的花招。
他记得现代银行存钱时可以设置零存整取,那他这里也行啊。
按照利润分配后,每个人每月中旬支取上一月份的提成。只能支取整钱部分,零钱部分则需要继续存放,留到下个月再取用。
啧,这么一想,他还真是“古代资本家”呢!
一边想着,简时安一边喜滋滋地翻看着意见簿,上面又有了新的留言。
这些主顾们都是知晓他的习惯的,每有一个新品出现,他都要来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如果是硬件设备不到位,那他会根据主顾们的切实需求来改进硬件。
倘若是软件,例如口味或者食物的出摊顺序,那他一定会高度重视,多找几个人来咨询一下,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