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都是双向选择的。简时安面试完了他们,也该这些哥儿们面试他了。
姚策这一回也带来了六个哥儿。他早就向简时安打听过对方是如何教导学徒的,也特地询问过简时安的意见,带几个人前来学习为好。
趁着小摊生意不是太忙,简时安带着新来的六个哥儿熟悉一下自家的两个小车。
不仅如此,他还点明让老学徒们向新学徒介绍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学习进展,这也算是另类的宣传推销了。
几个哥儿们很快便打成一团,这个想要上手试试擦桌子,那个在一旁悄悄问起简时安和陆轻寒这两位师父是否严厉,总而言之一切都是和和睦睦的景象。
姚策拉着简时安来到一旁,他忧心地看着那些哥儿。对于这些人的能力他倒是不担心,来之前他已经提前筛选过。
吃不了苦的不要,过惯了好日子的不要,有别样心思的也不要。总而言之他都是给简时安挑选最好的哥儿送来。
一是他也明白哥儿在当今这个时代要想独立自主,手中还得学门手艺。
姚策可不是迂腐之人,他的夫郎虽然待在家中侍奉公婆,但姚策也是很放心地将账目交给对方。
不为别的,自家的夫郎自家人晓得。他的夫郎算术一绝,对方是念过私塾的。在私塾时就常常被夫子夸奖,下课后更是充当自己的小老师。
姚策时不时就与夫郎提起简时安与陆轻寒这对夫夫,听着陆轻寒这个哥儿时常帮助自己的夫君,他的夫郎也是鼓起干劲儿想要在生意上帮上自己一把。
现如今,姚策已经打算将对方带在自己身边,满足夫郎想要相助的想法。
可他既然不担忧这些哥儿们的能力,那他忧心忡忡着做什么呢?
简时安装作无意间开口道:
“姚老板,今后还请您多多照顾我呀。简某今儿又琢磨出一种面粉的吃法,轻寒想让更多的人尝尝,嚷着要我再出一个小摊呢!”
简时安又有点子了?
姚策瞬间不忧愁了。既然简时安又要来活了,那他就不担心那些哥儿们学不到新东西了。
要知道竹筒饭才上市多长时间啊,简时安这就又冒出了新想法?
“好说好说。简老板把模板画给我,我立刻就让工匠们按照模板制作,绝不耽误您做生意!”
诶,这就对了嘛。
不过话说回来,是该考虑让这些哥儿们分流了。人越来越多,总是这么挤在这里也不算个事。
要不然让他们去街头售卖?
第54章
提到淮水城,大部分商贩们对待这个城镇的印象都不错。
交通便利,商会庞大。通常情况下,他们带来的货物都会在这座城镇上销售贩卖。
你要是想找南方的布,巧了,南面来的商贩手上正好带了几匹布,颜色款式都十分符合。
你若是想要找北方的马匹,北面来的商贩也的确有几匹好马待出售。
久而久之,淮水城便在人们的相互交易之下变得越来越繁华。
同样繁华的不只有交易市场,就连本就不被期待的美食市场现如今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变革。
本来嘛,大家走南闯北来到这只想歇歇脚,吃点与家乡美食不一样的外地美食。
可曾经的淮水城流行什么呢?
各种各样的小餐馆里是千篇一律的菜谱。怎么家常口味怎么来,总而言之就是想要你在外旅途时也回忆家常美味。
其实旅途在外久了,偶尔也想回味家常菜,可总是这种吃法也不算个事啊。
出来闯荡的人无一不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冒险精神的,通常这类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平常人要强得多。
相应的,他们对于稀疏平常的事物倒是会产生厌倦感,久而久之也就不想再回到正常生活中。
就好比美食。其实淮水城中倒闭不经营的餐馆并不只有“宝来餐馆”一家,那些苍蝇小馆更是步履维艰。
有的人见识过淮水城的商贩们络绎不绝,也想在吃食上赚点银子。可他们错就错在没有估对形式。
但凡能在淮水城里靠着家常菜打出名堂的除了清晏园也就悦来餐馆了。前者是靠清新典雅的环境吸引顾客,后者则是靠着大杂烩来吸睛了。
在简时安的小推车生意越发红火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争相模仿他的经营模式。光是炸串摊,就从原来的十几个开成了现在的几十个。
炸串的方式简单,价钱也便宜,相应的成本也不是太高。这里面的油水谁做谁知道。
但当炸串摊变成满大街都是时,它这种油炸的吃法也就不算新鲜了。
物以稀为贵。但凡一种食物开始在市场上泛滥后,它所用来吸睛的亮点久而久之就会在时间中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