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对潮流的敏感度,这些商贩们可太有发言权了。
大的政策就不说了,就拿小方向来说吧。
豪门贵妇圈里什么时候流行什么样式的发簪、亦或者又有什么样的发髻开始流行啦,这些他们都知道。
别说男人不八卦,正儿八经论起来,他们可比常日养在深闺、深宅里的小姐贵妇们懂得多了。
朝廷虽然鼓励女子和哥儿们外出务工,可没有几个人想真正地将夫人或者夫郎往外带的。
一是因为别人都没带,你要是带了的话还会被人私下里取笑离不开婆娘。
二是因为男子的力量是这些女子和哥儿们不能相比的。他们是将人娶回家好好疼爱的,而不是娶一个杂工回家。
但凡有人要将夫人或者夫郎拉出来做重活,那可不止会被人耻笑,有责任心的人还会出声训斥。
之前的简时安不就是因为总是让夫郎抛头露面才被淮水城的百姓们耻笑的吗?
现下他的转变都被人看在眼中。
他的夫郎只是做一些算账的轻巧活,但凡有一点重活都没有让对方上手。
不止有一个人看见过,简时安在推车回家的过程中可是一次都没让陆轻寒沾手。这就对了。
男子汉,有什么重活累活非要让夫郎做啊?既然娶了夫郎就要好好疼爱,总让对方做些超出能力范围的事算个什么好男儿?
“咱们这里呀也有可以供大家品尝的试吃品。大家伙儿都尝尝,好吃的话咱们就多买些,简某也能多赠些。”
简时安可不知道自己在淮水城的口碑已经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他笑眯眯地伸手将一个大盘子往前推了推,这上面是他切块剩下的边角料,如今又切了切,分成可供拿取的小块。
论起商业套路,古代人绝对玩不过现代人。这是时代的差异所导致的,简时安也的确有些沾沾自喜。
但是他却不会因此而过分骄傲,反而在制定营销方案时斟酌再三,与陆轻寒商讨一番后最终推出这一套方案。
别说他自私。他但凡现在有栋高楼、手中有良田几顷,他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将麦芽糖制作技艺分享出去。
他这不是没有嘛。
要想赚钱,必要的时候就得自私点。毕竟“无奸不商”嘛。
当然了,简时安也知道,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
说白了这麦芽糖就是由饴糖的改进而来的,自己也就占了个现代人的便利,直接借用糯米将麦芽糖发酵出来而已。
饴糖在淮水城中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糖铺子里的饴糖多得是。人们对于饴糖的接受程度很高,进而也会对他用麦芽糖稀制作出来的水果茶接受的来。
这也就是简时安为什么决定藏起麦芽糖制作工艺的原因。
淮水城的人不是没有饴糖吃,他简时安只不过精进了一下制作工艺,这就不需要往外推行了吧?
得知他的想法后,陆轻寒沉思了片刻。他也觉得简时安最近出的风头有点太多了。
捣鼓些新型小吃没关系,这些小吃不过是在做法上进行创新,怎么也逃不开“炸和煮”这种日常做法。
可麦芽糖就不同了。这玩意儿可是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发展出现在的饴糖。
要知道,制作饴糖的工匠们可是代代相传,制作秘诀可是绝不外传。
每个糖铺子里的饴糖口味会有不同,这是工匠们选择原料的不同所导致的。
但是再怎么说这也是代代相传的技术,你简时安一个外人怎么也会做呢?
说白了,简时安就是个餐馆小老板,新型小吃可以说是你平日里没事干的时候捣鼓出来的。那麦芽糖怎么说?
总不能你说你尝过一遍饴糖就明白它的制作工艺了吧?
那你简时安还在淮水城混干什么?咋没见你以前那样用功,把宝来餐馆开到大梁各地的?
所以简时安在米花糖制作完成之前就拉着陆轻寒逛了一遍淮水城的糖铺。什么蔗糖、饴糖,各种各样的糖他都买了不少。
在有心人的眼中这就是你简时安用买来的糖做的米花糖,并不值得深究。
简时安特地准备了一堆小牙签,用来方便主顾们使用。
在他的眼中,只要是陆轻寒觉得好吃的,那一定是受大众潮流追捧的。
果不其然,但凡拿取米花糖品尝的客商们都对这款新型甜品赞不绝口。
这一盘子试吃品虽说是边角料,可也是与其他米花糖一并出锅的。
只是不方便切成好打包的小块而已,用料都很足。有的小块上还有两三粒脆花生,一入口便是满口留香。
“简老板,我最近喜欢上您家的竹筒饭。这竹筒饭也参加您这活动?”
经过简时安的熏陶,这些主顾们对于新名词“活动”的接受能力良好,乍一开口简时安都感觉自己梦回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