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跟这次的事屁关系也没有,只是因为碧云居乃是其名下产业的东兴侯都挨了贬斥。
薛家姑姑作为东兴侯夫人,自然也落不着好。
“这样看来,陛下倒好像还顺带为我出了气。”薛清茵撇嘴。
立在下首的方成冢都忍不住道:“却差点赔上您的性命。”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嘛。”
另一个幕僚道:“您倒是想得开。”
经了此次的事,宣王的幕僚、下属,方才真正认识了薛清茵。
他们完全抛却了对薛清茵这个“外来者”的提防。
也没有不知趣地说什么,男人的大事,岂容女子旁听?
相反。
他们还很好奇。
“殿下一早猜到陛下会将他改封汴州。汴州富庶,而且又不曾远离权力的中心。陛下既有心补偿,只管收下就是。今后再没有王公能胜过这样的规制了……”
“但为何侧妃要建议改去益州?益州虽好,但远不及汴州啊!”
不错,提议去自己的故乡,是薛清茵想到的。
其实她先只是大致和宣王提了提,但宣王转身便落实了。
薛清茵都忍不住嘀咕。
他可真够相信她的,也不怕她是个狗头军师?
薛清茵这会儿张嘴想解答他们的疑问。
却是宣王更先开了口。
宣王淡淡道:“益州将剑南道包含在内,剑南道的节度使是谁?”
方成冢接口:“乔腾。……魏王侧妃的父亲。”
他话音落下,便双眼一亮道:“如此一来,陛下便不会削减殿下的兵力了。因为殿下去了益州,自可与节度使互相制衡。”
“但益州多山民,民风剽悍,若非是自古难以驯服,又何苦设下节度使?”方成冢皱眉。
薛清茵先是转头看了看宣王。
难怪宣王不问她为什么。
她想什么他都知道了。
随后薛清茵才将脑袋转回来,笑道:“可是剑南道乃是我的故乡啊!益州子民都算得上是我的同乡。”
薛清茵咂咂嘴:“我回去了,怎么的也得是个山大王吧?”
第162章 加封
方成冢哭笑不得:“也、也是。”
“不错,不错。山中多猎户,穷山恶水又尽出凶悍之辈。虽然是难驯服……”
一旁的幕僚捋了捋胡子,道:“方副将可知晓曾有名将裘光,曾在稠州招兵,因作战勇猛、不畏生死,闻名至今。你知他为何在稠州招兵吗?”
说到这些事,堂堂副将岂有不知晓之理?
“因为稠州穷。”方成冢道。
“对!因为稠州穷,给他们一碗饭,便能叫他们拼上性命。那穷山恶水出的是刁民,但出的也尽是悍勇难当之辈!”
幕僚说着目光一闪:“将来殿下还要募兵?”
宣王手中的兵权其实已经足够吓人了。
这也正是梁德帝又疼他又怕他的缘故。
但自古以来,要登大位,要么是皇帝传位,所谓天命神授,理所应当。
若是皇帝不肯传位呢?
那就只有兵变一途可走。
古人讲究凡事要遵循“正统”。
兵变可不是正统。
宣王手下有玄武军,忠勇营以及玄甲卫。
如今安西军也分编了大部分到他手下。
但玄武军、忠勇营乃是皇帝授予。
安西军有过反叛先例。
玄甲卫才是真真正正的宣王精锐,也是宣王心腹。
若要走上那条大逆不道的路,养这些兵还不够……
要知道皇帝自己也曾是马背上打过仗的将军。
身边也有如赵国公之流的良将。
“养这么多兵可不容易啊……”幕僚感叹道。
“但益州地大,远胜汴州。”薛清茵又道。
“这倒是。”
“益州偏远……”幕僚一笑,“有些大事,还是要躲起来干才能干得好。”
薛清茵点头:“天高皇帝远,越是偏远之地,那里的百姓对皇帝越没有敬畏之心。”
宣王口吻平淡接声:“嗯,这便是为何自古反叛总是从边域而起的缘故。”
“人人都道侧妃的母亲乃是商户出身,言辞间难免鄙薄。也正因此缘故,陛下不肯授正妃之位。但今日却叫我等长了见识……”幕僚实在忍不住赞道。
他们一边说着,一边心下还感叹呢。
当初满京城都是怎么传薛清茵的?
空有美貌,体弱娇惯,胸无点墨……
还得是殿下慧眼识珠啊!
生扛着陛下的不满,只纳此一人入府。
“殿下,陛下亲临。”宫人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众人的脸色微微变了变。
幕僚无奈笑道:“真是说什么便来什么……”
他们恭恭敬敬地朝宣王和薛清茵行了礼,然后从侧门退走了。
不多时,梁德帝便来到了王府大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