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种酱料,它是真的好吃,适应的范围也十分宽广。可以配着稀粥吃,也能就馍馍、包子、窝头。拌面条,拌米饭。做汤面、汤粉的浇头……
为了照顾到大众的口味,许秀芳在设计之处,就将几款产品分为不辣、微辣、爆辣,三个口味,她以为爆辣的肯定不好卖的,结果三种都卖得十分火爆。
不辣、微辣在南方、沿海地带卖的十分火。
微辣、爆辣在北方,卖得也一点不比南方差。
……
看着雪花似的订单,别说许秀芳了,就是许大锤等几个大厨师,都十分与有荣焉。尤其是想到他们用心研制的酱料,会源源不断的销往全世界各地,全世界各地的人民,都能品尝到他们的产品,十几个大厨是真正的开心。
那种成就感,根本就不是金钱、地位、权利……这些东西可以去衡量、代替的。
许秀芳见自己这一个方式十分有效,于是,立马就将这十几个大厨,全部聘请为农资社的产品核心技术员,给予高工资高福利待遇,还给评先进……
大家都很开心。
接着,因为有了自己的生产线,无论是生产、杀菌、包装等,都可以在农资社完成,因此,许秀芳决定再让这十几个技术骨干继续搞一次研究,因为马上要年底了,这一次专门搞年货的研究。
比如各式糕点、茶点、送礼的佳品之类的。
许大锤等十几个大厨,接到新的任务,都将全副身心投入了进去。许大锤就连给农资社的食堂做饭这件事,都交给了自己的几个徒弟了。
这事略过不提。
……
本来,农资社这边的从山民手里收购的山货,比如笋干、菌菇、菜干……这种初级农产品,以前许秀芳要想方设法去卖,才能卖掉。当初就是直接送到广交会的展位上,销量其实也没有多火爆。
但现在,因为有了大量的订单,这些产自黑山山脉的山货根本就不再需要往外面销售了,农资社这边直接收购,只要产品是合格的,送过来就有多少要多少。
农资社下面的十几个村庄的山货,甚至都不够农资社使用的。于是,许秀芳就找到了桃源公社,让崔晨、萧金虎等人将那边的山货,也全部都运送到坝谢农资社来。
桃源公社虽然与黑山公社不是一个单位,但其实也都属于黑山山脉,不过那边是黑山的边沿了。
许秀芳提前就跟桃源公社放过话,这些山货,她是有要求的,山货的品质必须要合格,否则她是不收的。
崔晨、萧金虎得到消息后,那叫一个欣喜若狂。
要知道,桃源公社这边也成立了自己的农资社,但一直都是小打小闹,就那次跟着许秀芳一行人去了广交会,蹭了坝谢农资社的光,卖出了几万块的产品来。
然而——
在广交会上成交的订单,后续难以维系,基本就是一锤子卖卖。糟糕的是,桃源公社这边以为他们农资社也要起飞了,顿时就号召了下面所有的生产队,去大力采集山货,并保证所有的山货,只要送过来,就能领到钱。
结果呢?
山货是收了大量的,可全部都囤积在仓库,根本就卖不出去。
这段时间,不仅是崔晨、萧金虎,桃源公社上上下下的领导层,也都是急得嘴里生炮了。
他们也各自想了很多办法,厚着脸皮到处找关系,想要将这批山货给处理掉,但卖出去的那些,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可这些山货,全部都是登记记账的,到了年底,要给山民们分钱的。
但是货没有卖出去,钱从哪里来?
根本就没有嘛。
没想到,就在大家都没有头绪,只觉得被巨大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时,许秀芳就打来了电话。
这通电话,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啊。
什么叫及时雨?
这就是。
于是,桃源公社囤积的大量山货,全部都有了地方去,且坝谢农资社那边给的价格很不错,因为省去了运输、以及运输过程中的耗损、人力、物力等的费用后,他们卖给许秀芳的利润,甚至要比他们销往外地还要高。
这笔买卖,简直划算到家了。
桃源公社的书记,接到电话的当天上午,就带着崔晨、萧金虎开着拖拉机亲自过来送货了。
许秀芳招待了他们,并跟他们签订了长期采购合同。
许秀芳知道,单凭自己单打独斗,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发动集体,用集体的力量,才能达到最好的效益。
以前,她就没有选择自己一个人干,而是跟谢溧一起游说了许宏达、谢大全等大队干部,让所有人跟着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