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记面馆(115)

李瓶还真没听过这个故事,但后面这句大白话她还是听明白了。

“明……明白啊,可是……”

第181章 第181碗面

“别可是了,”严锋打断她,“这东西吃塘泥长大的,味道腥臭不说,养多久都养不净它体内的泥。我们这都是捡来喂鸭子,没人吃的。”

小时候严锋听别的小伙伴说能吃,就去捡了一大篓子回来,非要张淑蓉做给他吃。

回家后拿清水和菜籽油养着,换了无数次水,还糟践了好多油。最后用泡椒泡姜炒出来一吃,切切嚓嚓,跟嚼沙子似的。

严锋吃不下去,严世林和张淑蓉也不吃,最后只能倒掉。

其实李瓶根本没有吃过田螺肉,她小时候老听她奶奶讲一个吃田螺肉的故事。说一家兄弟俩在饭桌上抢田螺肉,哥哥忙着把田螺肉从菜碗里扒拉到自己碗里,扒拉半天发现夹到自己碗里的田螺肉全没了,都被弟弟夹走了。他从菜碗里扒拉,弟弟就直接从他碗里扒拉。

李瓶不明白为什么奶奶总是讲这个故事,但听得多了,她就觉得这田螺肉肯定很好吃,不然为什么两兄弟要抢这么凶?

她也想尝尝田螺肉,就说去田里捡一点回家炒着吃。

话还没说完就被她爸骂了:“家里有多少油给你糟蹋?这么多饭不够你吃,还要吃田螺肉!龙肝凤胆你吃不吃?”

李瓶再也不敢提想吃田螺肉,现在看到堰塘里这么多田螺,才又动了这心思。

不过现在听严锋这么一说,她也歇了这个心思。

严锋又提点道:“还有啊,不准下堰塘去,你就站在岸边看就行。天儿冷,冻腿,别整感冒了,听见没?”

李瓶忙不迭的点头,表示自己一定听话。

男人们忙活了一上午,才把堰塘里的鱼捡完。只留下了大个的和中个的,小的又放回了塘里,准备养大了再捞。

接着就是分鱼了,算了鱼的总量,再按户头分。卖鱼的几家留了几条自己吃的,剩余的全部卖给了严锋。

其他有几户人家见严锋买鱼,赶忙过来问他还要不要大鱼,自家人少,分到的几条大鱼根本吃不完。

做腌鱼就是要鱼大才行,这样晒过之后的鱼肉才不至于只剩一层皮。严锋又挑了几条大的买了,一起扔进铁皮桶里。

李瓶坐在三轮车的车斗里,看着几大桶鱼,高兴的一会儿摸摸这个,一会儿捏捏那个。

把鱼运到家后,张淑蓉围了过来,看着摆在阶沿上的几大桶鱼,忍不住道:“我滴个乖乖,我让你多买点,可没让你买这么多啊!咱们就三个人,这得吃到什么时候去?”

严锋满不在乎道:“慢慢吃嘛,腌鱼又不会坏,这种机会难得碰到。”

张淑蓉想一想也是,就没再多唠叨。

严锋拿了两个大铁盆出来摆在阶沿上,他负责刮鳞、杀鱼。李瓶给她打下手,负责抠腮、清理内脏和冲洗血水。张淑蓉再把清洗干净的鱼里里外外抹上盐,码在盆里腌制。

满大街的猫猫狗狗闻腥而来,围在李瓶身边,吃她丢给它们的鱼鳃鱼内脏。

鱼要腌制一晚上,让盐浸透全部的鱼肉。

第182章 第182碗面

第二天,严锋拿了一把铁制挂钩,一个个勾在鱼嘴上。严记面馆的右侧面有一块空地,放了两个三角支架,支架中间放着一根竹竿,竹竿上面挂着一条条腌制好的鱼。

这几天天气好,白天有太阳,傍晚的时候还有小风,最是适合晒腌鱼。

张淑蓉说:“等晒上几天,把鱼的水分晒个七八成干,就可以吃了。不管是红烧还是油炸,都好吃。”

李瓶看着挂得满满当当的鱼,问:“阿姨,锋哥,你们吃过酒糟鱼吗?”

严锋疑惑:“你这是哪儿的吃法?酒糟和鱼能放一起煮吗?”

张淑蓉也表示怀疑:“酒糟不是酸甜口的吗?压得住鱼的腥味儿吗?”

李瓶说:“不是只放酒糟啊,还要放姜蒜、辣椒、豆豉、橘子皮那些,烧在一起可好吃了。”

“我也不知道是哪儿的做法。我们村子有个从外地嫁过来的,她会做这道菜,每次一做吧,她家门口就围着一群小孩儿,个个馋得直流口水。”

说到这,李瓶也没忍住,吸溜了一下口水。

听到李瓶这么一说,张淑蓉也有些好奇:“瓶瓶,你会做吗?要是会做的话,咱们中午就做一点来尝尝怎么样?你说的这些材料咱家都有,鱼也是现成的,酒糟可以马上去赵凉粉那买。”

李瓶却是摇摇头:“不行,得等这鱼晒干一点,做出来才好吃。”

也没等多久,就晒了两天,竹竿上挂着的鱼就晒得七七八八了。

李瓶取了一条六斤多的草鱼,剁成块,先用清水泡去多余的盐分,再用姜葱和料酒腌制半个小时。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