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捕快也附和道:“是,自然是。没想到他恁大一个京官,居然会为了您老出头,争这样一个小官,您老真是走运了。”
县衙门外。
张三跟在穆宴辞身后道:“爷,您这么抬举这个刘四,是因为他在此次倭乱中护住了夫人和老夫人吗?”
穆宴辞大步往前走着,墨黑的眸光满是坚定,“是。”
张三点头,心下了然,明白了夫人和老夫人在太子爷心中的分量。
从县衙出来,穆宴辞又去了一趟莲叶巷。
正好碰上妹妹赵水花和妹夫邓大郎也都来了,他们听说县城遭了倭寇,担心赵母,便赶来看看,幸好没事。
一家人寒暄毕,赵水花说起赵四二一家如今的情况。
“上回我回去了一趟,父亲待我的态度比从前好了不少,还让二嫂给我杀了一只鸡吃。大哥和大嫂一家分出去单过了,二哥二嫂和父亲一起过。我瞧着,父亲好像苍老了不少,整个人也畏缩了不少。估计是被洪知县整怕了,再也没有提过三哥半个字。就连大嫂,也没敢再说什么难听的话了。”
赵母沉默着,没有吭声。
她看一眼儿子,嘱咐水花道:“女儿,下次你去,拿点钱给你二嫂,让她给家里买点好吃的。你别说是我说的,你就说是你们俩孝敬的。”
水花答应着,邓大郎也点头说好。
穆宴辞没有反对。
他理解母亲的心思,尽管过去他们之间有种种龃龉,不痛快,但那都过去了,母亲仍旧感恩,赵家养育了他们兄妹二人。因为单凭母亲一人,是养不活他的。更何况,母亲和养父之间还生了妹妹。
如今这样,便很好,他想。
赵水花说什么也要在哥哥面前露一手,主动把晚饭承担了下来,邓大郎在厨房帮忙。
穆宴辞扶着赵母在堂屋走步,经过几个月的休养,赵母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可以凭借着外物的支撑,缓慢地走两步了。
穆宴辞把自己和颜圆青假成婚的事情和赵母说了,“……娘,儿子已经知道,颜闲是我的儿子。我不想他再经历我小时候经历过的痛苦,我一定会保护好他。”
赵母默了半晌,才点头,“好。九哥儿,颜大姑娘把颜闲教得很好,你可要好好待他们母子。”
“儿子知道。”穆宴辞应道。
正好芸娘进来,穆宴辞便把明日要去府城查六年前的科场舞弊案一节说了,“……表嫂,请放心,我一定会还表哥一个公道。”
芸娘眼圈红了,点点头,“好,奴家和小山都等着这一天呢。”
“章延死了。表嫂以后可以不必再担心了。”
芸娘眼瞳一扩,似是有些讶异,随后也没有多问,只是讷讷地点头。
饭桌上,赵母把穆宴辞和颜大姑娘成婚的消息说了,赵水花很是惊喜,“三哥,我三嫂好看不?小侄子多大啦?我给他做两身衣裳。”
穆宴辞锋薄唇角轻抿,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抹难得的羞赧,搛了一筷子菜,沉默地吃了。
看得赵水花一直捂嘴笑。
赵母笑嗔道:“好了,不许笑你哥。你嫂子娘见过,人美心善,是天底下最堪匹配你哥的姑娘。你那小侄子,长得也白净可爱,机灵鬼,你见了也保准喜欢。”
赵水花越发被勾起了好奇心,缠着穆宴辞带她去看看新嫂子和侄子。穆宴辞答应她,等他从府城回来,就带她和妹夫去见圆青母子。
赵水花又问:“三哥,我和我嫂子做的饭菜,谁做得比较好吃啊?”
水花对自己的厨艺是很有信心的,她自幼便得赵母的指点,收拾家务是一把好手。
穆宴辞默了默,他自然明白妹妹在期待什么样的回答,于是他只能说:“各有各的好吃。”
赵水花不依不饶:“三哥,你就实话实说罢,我不会吃嫂子的醋的。”
穆宴辞抬眸看向妹妹,沉缓道:“那还是颜圆青做得好吃一些。”
赵水花被自家哥哥给气笑了,向赵母撒娇,要她替自己说句公道话。
赵母也是笑,看向儿子的眼神意味深长。
儿子这摆明了就是喜欢颜大姑娘嘛,两人假成婚,不消说,是颜大姑娘没看上儿子。
于是饭后,赵母又忍不住把儿子叫到房里,多提点了几句,“九哥儿,你这孩子,从小性子死倔,面皮又薄,你既喜欢颜大姑娘,你便要多主动关心她。自古烈女怕缠郎,你只要舍得下脸面,在媳妇儿面前做小伏低,迟早有捂热她的那一天。千万不要人家冷着你,你也端着太子爷的架子,这样你俩就是在一个屋檐下同住一百年,也生不出火花来。颜大姑娘,我瞧着她就是个面冷心热的孩子,你对她好,她都记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