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开封府当卧底(展昭七五)(229)

作者:七彩冰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想起那个丫头,包拯心里也一阵难过。

当年他在和州当知县时候,可算是见证了公孙策和那丫头的相识相知相爱整个过程。

这两个欢喜冤家,从一开始的冤家死对头,到慢慢双向奔赴非你不可,每一步,他都是见证人。

那或者鸡飞狗跳,或者荡气回肠的故事,可比茶馆说书人嘴里的各种爱情故事动人多了。

可惜,那海州知府却被朝廷查出私造兵器,私贩官盐,通敌卖国等大罪,艾家也因此满门抄斩。

艾家出事的时候,他和公孙策正在西川办案,对海州的事并不知情。等得到海州知府那事的时候,已是半年后。

留给公孙策的,只是一座长满了荒草的坟。

从那以后,查海州知府的事,就成了公孙策的执念。可惜他们去得太迟,所有的线索都被抹得干干净净,而庞太师奏折里例举的那些东西,却铁证如山。

可公孙策完全无法接受,这些年一直在查。

他说,哪怕穷尽其生,也要查出真相,无论真相如何。

公孙策闭了闭眼,别过头去,没让包拯看见脸颊上的两滴清泪。

包拯轻叹一声,并不打扰他,默默陪着他,让他自己平静。

顺手再将这鬼故事读了读,当翻到最后一页时候,手顿了顿,随后反复又读了几次,脸色骤变。

“阿策,你看这些。”包拯指了指最后一页的一段七言绝句。

公孙策闻言,这才拿过书再次看了起来。他刚才,并未看到最后一页。

这个鬼故事,他刚才只翻了一页,就再没有勇气翻下去了。

公孙策看完,霍然抬眸看向包拯。

“去,把书局里所有的鬼故事全部买下来,一本都不能少。”两人同时开口。

说完,包拯和公孙策就往书局飞奔,追着包拯出来的四大金刚莫名其妙地看着两位大人突然疯了一般往前方跑去,面面相觑后,也赶紧追了上去。

--------------------

*我还挺喜欢公孙策的

*鬼故事我铺垫了好多次的哈

第89章 秘密藏在鬼故事里

=================================

星月客栈里,包拯和公孙策坐在书桌旁。书桌上,堆了厚厚一叠鬼故事话本,四大金刚大气都不敢喘地候在一旁,看着包拯和公孙策不停地翻着书,时不时拿纸笔记录一翻。

几人面面相觑,想问又不敢问。

不知过了多久,包拯和公孙策终于停了笔。

“大人你们这是......?”王朝实在按捺不住了。其他三大金刚也齐齐望着包拯和公孙策,神情莫名紧张。

包拯没回答他,却和公孙策对视一眼,同时道:“果然如此。”

这些话本,虽然确实在讲鬼故事,可却内有乾坤。

每一本鬼故事都藏着一个秘密。秘密隐藏的地方,不尽相同。

有时候是一首藏头诗;有时候是藏尾诗;有时候则又分散在每个章节标题的第一个字里,甚至分散在每一段落的第一个字里。

因此,他和公孙策花了大量时间才破解了这所有鬼故事的秘密。

当时,他在翻看那小孩送给公孙策那话本的最后一页,无意中注意到了那是一首藏头加藏尾诗。

而这诗,却在告诉他:“查淮阳事,阅鬼话本。”

淮阳,是陈州的别称。

所以,他才和公孙策直接去书局买回了所有的鬼故事话本。当然,为了不引起注意,他们最终没有直接去买,二是找了个小孩帮忙。

当读完所有话本,他们发现,如他们猜测的那样,果然每本鬼故事里都用了各种隐晦的方式在暗示他们。

比如陈州的赈灾,赋税,水利、官员晋升......甚至强抢民女等等,几乎都有被提到。

除了那些藏头诗,撰写者还用每一个故事在暗示他们主题。

通篇整理下来,发现这陈州官场,如他们曾猜测的那样,确实烂到根了。

这鬼故事几乎告诉了他们陈州所有的罪状。可遗憾的是,只有极少数罪状指名了取证线索,绝大部分罪状并没有告诉他们如何取证。

即便如此,却已经够了。有了这些信息,他们能目标明确地寻找证据,节约了大量的猜测佐证时间。

“究竟是什么人在帮我们?”包拯蹙眉,“将秘密藏在鬼故事里。这主意,绝妙。”

“什么秘密?”四大金刚愈加茫然。

公孙策没回答,目光在那些鬼故事话本上一掠二过,微微发怔,心间某处被他强行冰封的地方,颤了颤。

是她吗?

这念头一出来,公孙策一下捂住仍在发疼的心口,有些自嘲地笑了笑。他的她,早就死在了五年前。

当初知道消息后,他怎么也无法接受,也不愿相信。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