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方锦绣想了想,还是给他买了一张,不买票的话,虽然能省点儿钱,但是年宝就没有座位,她得一直抱着他。
晚上要是想休息了,也伸展不开,横竖她不缺这点儿钱,就不省了。
车站人来人往拥挤不堪,担心把孩子挤丢了,方锦绣干脆就没让景年下地,抱着他,叮嘱道:“抱紧姐姐,姐姐可没手扶你。”
她手臂上还挎着一个旅行包,里面意思意思塞了点儿旅行用具,包丢了没事,崽崽不能丢。
“好。”景年听话地扒在姐姐身上,两只手臂紧紧抱住她脖子,方锦绣抱着崽提着包,挤开人群,检票后进了月台。
现在的火车都是绿皮车,车窗甚至还能打开,挤不上车的,就从车窗上往上翻。
月台上有小贩推着小推车在卖食物,包子馒头煮鸡蛋,还有卖烤玉米的,恰逢傍晚晚饭时间,很多人从车窗探出头,买晚饭吃。
中午在国营饭店吃饭,方锦绣听人说火车站里面买吃食不要票,嘴馋的会花几分钱买月台票——这是提供给送行人的票,专门进去买吃的。
那会儿她还没有从周燕那换来的全国粮票,就打算进了月台多买点儿吃的,桃饱里面再偷偷补充一点儿,她和年宝吃饭问题就能解决。
抱着这个想法,就没有留在外面吃晚饭的时间,更没有吃晚饭。
正好她们要坐的火车晚点了,这个时候火车晚点很常见,晚十几分钟都不叫晚,有的直接晚几个小时,所以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现在飞机太少见了,很多城市都没有飞机场,也没有后世便捷的高速公路,想出远门,似乎只有坐火车这一条路。
担心误了火车,方锦绣本来就提前带景年过来的,又听说火车要晚半个小时,她干脆把孩子放下来,带他先去吃晚饭。
包子馒头这些在家里经常吃,方锦绣就没去买,她想买点儿平时不常吃的东西给年宝尝尝。
找来找去,竟然找到一个卖酿肉卷的摊位,这家其实是卖米饭盒饭的,菜里面有个白菜酿肉卷,在蒸锅里蒸着,外头包着的白菜裹着一层酱汁,看起来十分诱人。
原本方锦绣都没发现这家有酿肉卷,她牵着景年从这里经过,年宝抽着鼻子,小声跟她说“好香”,方锦绣一问才知道还卖这个,不愧是个小吃货,鼻子灵得很。
两人就在这个摊子吃晚饭,买了米饭,还有一个素菜土豆丝,以及景年很想吃的酿肉卷。
土豆丝乏善可陈,出来卖吃食的,很少能有把这个菜炒得难吃的,也少有能炒得特别出彩的,大部分都是一般好吃。
酿肉卷就做得有点儿水平了,外面的白菜水嫩多汁,包裹着里面调好味的肉馅,同样锁住了肉汁,一口咬下去,白菜汁水和肉汁同时在嘴里迸开,鲜美无比。
景年吃得开心死了,他好喜欢跟姐姐出来,有好看的衣服穿,还有好多好多好吃的东西。
两人饱餐一顿,又溜达了一会儿,方锦绣买了两个烤玉米,准备一会儿带上火车当零食吃。
买完烤玉米又过了一会儿,晚点三十七分钟的火车终于到站了,方锦绣抱着景年挤上车,对着火车票,找到她和景年的座位。
平川市不是首发站,而是经停站,方锦绣和景年上车的时候,车上已经坐了很多乘客,都是从前面几站上车坐过来的。
但是看到她和景年的座位上,挤着坐了四个人,方锦绣还是有点儿发愣。
她和景年的座位是三连排里面两个,但是现在,一整排座位上,坐了五个人。
最外面是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老先生,一身中山装有些旧了,但浆洗的干干净净,胸前的口袋里,插着一只钢笔。
里面四个人从穿着打扮和熟稔的言谈来看,应该是一家子,一对大概三十来岁的夫妻,带着两个孩子。
都是男孩儿,一个十来岁,一个六七岁,座位上坐了三个人,六七岁的那个小孩子,被妈妈抱在怀里。
一家四口占据了两个半座位,老先生只余半个,略有些狼狈地坐在座位上,小半个身体都在椅子外面,时不时被过道上拥挤的人流还有人们提的包撞一下。
方锦绣再三确认,那一家四口坐的确实是她和景年的票,便走过去,客气道:“不好意思,你们坐的是我的位置。”
小夫妻里的女同志瞥她一眼,不情不愿地站起来,让出中间一点点座椅,不到一张椅子的宽度,她家大儿子立刻蹭过去一点儿,只剩下书本那么宽的一小块。
方锦绣没挪腿,把两张票摊开:“两个座位都是我的。”
这下那个男人也抬眼看她,女的又问:“你还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