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惊讶地拉开门,然后被梁雨珍稀罕地熊抱住,“呜呜,年年宝贝儿,我想/死你啦!”
一贯的热情洋溢,让江年年措手不及的同时,又有种尘埃落定的安心。
“终于回来啦。”
之前梁家忽然开车回老家,一连半个多月没回来,江年年给梁雨珍打电话也没怎么打通,心里难免担心。
后面打通了没说几句就断了,梁家老家在山窝窝里,到现在依旧设施落后,就一个不知道啥时候搭建的信号塔架在山头,偏偏冬天风大,信号经常是一阵好一阵差的,说不了几句话就得挂。
所以江年年只知道梁家有老人病了,具体情况却并不清楚。
不过看梁雨珍的反应,老人家情况应该还好。
“我也想你了”,江年年笑着回抱了抱小姐妹,接过她手里的篮子往屋里走,“外面冷死了,进屋里说。”
梁雨珍拉着小姐妹的手一路叭叭叭到客厅,没等江年年问,就竹筒倒豆子一般把老家的情况都说了——
“还是我奶奶,倒不是有什么大毛病,你知道的,她向来闲不下来,上山下河经常活动,身子骨一向硬朗。”
江年年点了点头,梁奶奶的事儿她听爸妈见过,性格爽朗,人也能干,就是有些执拗,老伴儿走了之后宁愿自己守着老家那个小山头,也不肯进城来和儿子儿媳住一起,说城里没地让她忙活,闲得发慌。梁家夫妻俩几次三番去请却始终被拒绝,不但没同意来城里住,还开始赶人,嫌儿子一家老来看她耽误她上山淘山货。
最后梁伯伯无法,只好顺从母亲的心意,只逢年过节回家,平日里就摆脱梁家附近的邻居帮忙看着老人家。
“她不服老哇,老上山下河的。这次出事就是我奶奶又心痒痒,看着天稍微回暖了一点,拎着榔头上山挖笋去了,上去的时候还好,下来的时候正好山里落了小雨,土湿地滑,一个不小心就栽倒了。”
梁雨珍说起来还有些心有余悸,这次梁奶奶出事,也辛亏邻居正好去家里串门,发现老婶子大晚上居然不在家,看着榔头不在猜测着是不是困山上了,赶紧上山找人,又马不停蹄把老太太送去了医院。
不然这大冬天,夜里山窝窝冷得很,还有些白日里怕撞见人不出来活动,夜里外出捕食的动物乱窜,她奶奶还指不定遇见什么了呢。
江年年担心地问,“那梁奶奶现在怎么样,情况好些了吗?”
“已经打上石膏了,这几天就该拆了,恢复的不错。”
“那就好”。
“不过这次也给我爸妈长了教训,俩人再也不顺着老太太了”,梁雨珍想起昨天晚上满屋鸡毛,爸妈轮流打喷嚏的情形就想笑,“他俩偷偷把老太太的东西都收拾了,一左一右把人硬架上了车,骗老太太要去镇上玩,实际上进城的路,我跟奶奶聊天分散注意力,等老太太反应过来路不对头车都上了高速了。”
江年年噗嗤一声笑出来,梁伯伯早些年当过兵,退伍之后军/人气质也依旧,平日里总是一副严肃端正的模样,没想到会干出欺骗老娘上车的事儿。
估计是梁雨珍妈妈的主意。
“阿姨是主力?”
梁雨珍咧着嘴点了点头,“你也知道的,我妈性子跳脱,这事儿也就她能干得出来。我爸估计是对老太太没法子了,把老太太放老家他也不放心,就同意了我妈的馊主意。”
“年纪大了还是一起住好,有什么事儿还能照应着好呀。”
梁雨珍也认同地笑了一声,“确实,这主意虽然有点不地道,但有用哇。”
虽然她跟老太太见面就斗嘴,但也觉得出了这事儿再把老太太放老家待着实在是不妥极了。
她妈这招先斩后奏就不错,老太太这不是成功拐到城里了嘛。
人都在这儿了,后面再花心思想些招儿,把人留住就完了。
梁雨珍带的东西有点多,江年年领着她进了厨房,把篮子里的冬笋和红薯干都倒进了储藏柜,又把腊肉串了起来,踩着凳子挂在了窗边。
梁奶奶做腊肉的手艺不错,江年年把腊肉挂好了,手上还留着淡淡的肉香,想得她动了动鼻子,正巧被梁雨珍看见,直笑她是馋猫。
“我妈妈之前做了血肠,你回来了,正好把给你家留的这几根拿走吧。”
梁雨珍点了点头,手里的篮子空了又被装满。
俩人从厨房出来,梁雨珍才发觉客厅里多了个人——
客厅桌上的几本书其实一直都摊开着,只是温垣去了洗手间,刚好错过了。
俩人不太熟,只点点头互相打了个招呼。
走到门口,梁雨珍朝着江年年挤了挤眼,逗她,“寒假你俩还开小灶学习,是不是要卷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