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怀英见她的第一面就愣了一下,上下打量一通,抚着下巴沉思良久,才说:“你真的给了我一个惊喜。”
说完,没有像上回那样随意地让她表演,而是叫来跟着他的服装师,让他从带来的戏服里找一件给祝慈换上。
“你把剧本拿上,翻一翻,随便找一段来演演看。”孙导的态度明显有所松动,终于愿意把藏得极深的剧本给她看了。
那位老师傅去和管理人员沟通,临时为她腾出一个换衣间,又让徒弟给她简单做个妆造。
祝慈微笑着点头应是,上妆的同时抓紧时间打开剧本看了起来。
电影名叫《沪商》,女主角时珠云成长于一个典型的封建老式家庭,父亲时秉霖是晚清最后一批秀才之一,本以为能够大展宏图,可惜时局的动荡巨变断绝了他的上升阶梯,性格越发厌世偏激。
时珠云在这样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行走坐卧全被圈定在腐朽的规则内,没有任何自由可言。
她从小聪慧灵巧,饱读诗书,更对时事有着自己的见解,非常渴望在这个思想与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见识另一番天地。
可时珠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旧式女子,她的人生操控在父权之下。
很快,十六岁的她由父亲做主,许给了当地做纺织生意的王家做二少奶奶。
没想到,成亲当天,丈夫留下一封信,带着参军的热血直接逃婚,置她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时珠云无奈,只能小心翼翼地在这个规矩森严的大宅院生存下去,搏一搏挣脱锁链的机会……
由于时间关系,祝慈来不及把剧本完整通读一遍,不过即使只看完前半部分,也牢牢抓住了她的兴趣。
整个故事字里行间充斥着腐朽、黑暗的气息,看得她喘不过气,迫切地想让时珠云剥离掉扒在她身上的条条框框,得到她想要的自由和价值。
毫无疑问,在祝慈近期接触到的剧本中,《沪商》绝对排在头名。
既然如此,就更不能让这个宝贵的机会溜走。
服装师是一位专做古法旗袍的匠人,同时也在考究历史,还原一些清末到建国初的女子服饰。
因为是出来考察,带的戏服不是很全,师傅给她拿了一条清末汉人女子常穿的袄裙,颜色中规中矩,并不起眼,又为她挽了一个低低的发髻。
祝慈照着剧本翻看,这身装束刚好可以对应时珠云嫁入王家后的时期。
她沉下心,挑了一段台词默背。
毕竟也不是正式拍戏,妆造追求快捷,一切从简,只要有那个意思就成,而且祝慈皮肤好,不需要遮瑕等修饰,化妆师很快便收拾齐整。
祝慈把剧本放下,整理了一下裙摆,推开门走了出去。
她刚刚读过时珠云的不甘,很快便代入了这个鲜活的女孩子,哪怕低眉顺目,她的脊梁也直直的挺着。
从她出来后,孙怀英脸上的笑意就没有落下去过,语气中多了一丝耐性:“选好了?来试试吧。”
祝慈点点头,随意地挑了片空地跪坐下去,表情和眼神瞬间变得麻木空茫。
“儿既然嫁进王家,自当恪守家规,为夫君打理家务。”她平视着前方,仪态、话语都让人找不到错处,却就是能让看客体会到无能为力的哀伤。
顿了一下,祝慈抬起手臂缓缓下拜,一滴眼泪悄然落下,如果不是孙怀英一直认真注视着她的表情,恐怕都不会发现。
“谢父亲、母亲大恩,给珠云容身之地。”祝慈的台词动人心弦,哪怕是跪伏在地上也能听得非常清楚。
之后,她又站起来表演了几段时珠云在王家的日常生活片段,行走坐卧都带着情绪,不用台词和音乐辅助,站在那里就是人物本身,没有一点表演的痕迹,自然又灵动。
祝慈天生就长了一张会讲故事的脸,孙怀英灵感迸发,已经想好该从哪个角度拍她了。
“好,很好啊,和我脑海里那个时珠云有八分像了。”孙怀英叫停祝慈的表演,哈哈大笑。
他感慨地说:“这几天我看了不少演员和素人,都没有那股韧劲,缺了点灵魂,也该是你。”
祝慈的心怦怦跳,听着这位老人宣布结果:“拿着剧本回去好好琢磨琢磨,等开机的时候我要看到进步。”
说罢,他招招手,示意助理过来告诉她合同的事。
祝慈这才真心实意地笑出来,连连鞠躬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