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近两年电影市场回春不少,但是每年明确会开机的剧组也不会像电视剧那么多,这里面有多重考量在,祝慈手里的这些资源说出去是会让不少人嫉妒到眼眶出血的。
遗憾的是,在和主创深入讨论之后,祝慈总觉得这些剧本还差了些什么。
不是她自持影后的身份在这里吹毛求疵,祝慈常被人夸选本子的眼光好,那是因为她始终站在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在看剧情,而非以演员的身份。
这么说吧,有名气的演员们常年身处在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环境里,吃住都有人安排妥当,缺乏普通人的生活经验,他们挑本子可能只看角色人设以及剧情波折和反转,无法立足于现实看透其中的逻辑。
而祝慈虽然也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了五年多,但她前世今生加起来足足有三十多年身为普通人的经历,再加上她有意识地让自己的表演落到实处,眼光总是和业内有些不同。
在她看来,这些本子有的故事平铺直叙,有的人物太过悬浮,还有的制作风格不太合适,各有各的缺点。
祝慈知道,一部电影的最终效果是由多方共同决定的,有能力的团队完全可以把一个普通的剧本雕琢成精品,可她还是犹豫了。
她性格中有一点完美主义,哪怕演技已经数一数二,却还是追求所有环节的尽善尽美。
无法说服自己将就,也无法痛快答应,祝慈感觉到很愧疚,一日确定不了演员,这些剧组就一日不能开机,她总不能自私地影响别人的工作。
与此同时,她和各个导演、制片人聚会的偷拍照也在论坛里流传,以她现在的知名度,狗仔是躲不掉的,哪怕做了伪装也无用。
[吃瓜]祝慈最近频频和名导聚会,是不是要确定下一个饼了?
一楼:贾千峰、罗文、庄大洪……哇!都很不错诶!
二楼:羡慕哭了,都是我担够不到的导演。
三楼:让我来翻翻备案,庄大洪那个饼看起来很好啊!是打拐题材的,感觉又是一个冲奖之作。
四楼:吃瓜不信瓜,小慈只是初步接触噢,一切等官宣,不要贷款合作!
五楼:我好期待祝慈拿下三金之后的第一个本子会选择什么,感觉一定会很特殊!
……
网友们对祝慈的期待值拉满,祝慈自己却是在反复对比之后忍痛拒绝了好几个班底还不错的电影。
尽管很可惜,但她思考过后还是觉得不能为了填档而勉强自己接一个不看好的戏,哪怕多等一段时间,也要遵从内心的选择。
想通了这一点,祝慈心里轻松了不少。
既然短时间内不会进组,她便专心投入到学校的课程里,学有余力的时候她还会去其他专业旁听,拓宽思维和视野,为人才培养计划打基础。
廖荃了解了祝慈的要求,也在通过人脉积极打探大导们的动向,主动为她寻找更多机会。
就这样,一个多月过去,就在祝慈考虑要不要定下一部各方面尚可的公路片时,廖荃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小慈,孙怀英要出山了!”她难抑激动,拉着祝慈密谈。
这个消息真的在祝慈意料之外,孙怀英在第五代导演中位列头名,千禧年时期是他的巅峰,有三部作品都入选了华语电影百年百大影片。
可惜在祝慈高考前他刚好宣布暂时休息,最后一部电影还是15年的《千秋大业》,拿下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这样一位殿堂级大导宣布复出,在上层演员中自然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完全可以预见到竞争的激烈。
倒也不是出于对大导的迷信,而是孙怀英比较特殊,他是少数几位没有失手过的导演之一,擅长以主角的成长为线,将宏大的主题融入其中,几乎每一部都能在奖项上有不错的建树。
祝慈自然渴望和这样的顶尖导演合作,不过她也没有失去分寸,稳重地示意廖荃细说。
“这个项目保密级别比较高,对外透露的口风只说了两点:民国题材、主角是年龄跨度十岁左右的女性。”廖荃拍拍祝慈的手背,低声道:“这可是属于花旦们的顶级资源了,十年难得一遇,我估计毛平威她们肯定比咱们知道得要早,想争取的话得抓紧了。”
祝慈早有预料,这样的名导要拍戏,一般不会把剧本先交给演员的团队,而是通过身边人给出口信,自会有人登门来试镜,其他不够格的,连消息都不会知道,当初《灵气复苏》不也是这样吗。
祝慈低头思考着,轻声说:“民国题材啊,确实在孙导的舒适区。”